孩子有亞斯柏格嗎?父母該提早正視孩子的人際社交發展(送社交情緒發展表)
孩子上幼兒園後被老師反應不太會與同學社交,較自我中心,常常想幹嘛就幹嘛,上課偷吃零食,老師已經在生氣了,他卻無法解讀到老師的情緒,對於團體的規定,也不太願意遵守,家長唸也唸過,罵也罵過,但這些狀況依舊沒有改善,反而更嚴重。其實,這有可能是類亞斯伯格症惹的禍,到底亞斯兒有什麼特質,又該如何引導他們呢?快一起來看看~
1、常常情緒失控,情緒起伏大
2、做事沒彈性,一定要照他的方式做
3、不能被改變規則,會發脾氣
4、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生氣
5、說話常常會得罪人
6、情緒一上來就無法溝通
7、挫折忍受度低
8、缺乏同理心,常常都怪別人的錯
9、常常會負面思考
10、常常自我中心,不會察言觀色
你家寶貝中幾點呢?
亞斯孩子很經典的對話
簡單一句話就是「直」,所以也很容易讓人覺得「白目」。
<對話一>
老師:「你這個想法很有趣耶!你真是太可愛了!」
學生:「/︿\老師,你是說我幼稚嗎?」
老師:「(苦笑)我……,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面露笑容)」
學生:「老師你幹嘛笑,我很可笑嗎?」
老師:「……(無言)(@~@)?」
<對話二>
老師:「你今天中午吃飯了沒?」
學生:「老師,我先跟你說我們今天學校午餐是炒麵。」
老師:「所以你今天中午吃飯了沒呀?」
學生:「老師,我跟你說我們今天午餐是炒麵呀!」
老師:「……(恍然大悟),所以你今天中午吃麵了沒?」
學生:「我吃過了。」
老師:「( ̄. ̄)+ …」
這都是亞斯孩子很經典的對話,簡單一句話就是「直」,所以也很容易讓人覺得「白目」。亞斯柏格的孩子,他們除了社交溝通技巧外,能力通常還不錯,所以常被家長給忽略了,甚至認為孩子就是被寵壞了,沒有被打被罵,才會這麼白目,這真的很可惜。
我的孩子有類亞斯伯格嗎?類亞斯3大特質檢測
雖然每位亞斯都是不同的,但有3項特質,最常用來判斷是否具有亞斯伯格症,分別是「社交情緒」、「溝通表達」與「固執行為」,家長可以提前警覺。
1、人際互動上:
眼神不太注視對方,人際互動笨拙,較自我中心。無法察言觀色、同理心很弱。無法理解與遵守社會常規(如不肯排隊),無法依照情境表現適當的社會行為,融入團體有困難。
2、 語言溝通上:
語言發展比典型自閉症快一些,但無法與人一來一往的自然對話聊天,因負面思考與自我中心的特質,常說出惹人厭的話語。不懂隱喻,聽不懂轉彎的笑話,與人對談常會滔滔不絕說自己有興趣的事物。
3、特殊行為上:
他們對特定事物有強烈的興趣,其他沒興趣的事物很難引起他們的動機。生活習慣上很固執,如走固定路線回家、只吃某些味道食物,好惡與道德感非常強烈。
亞斯伯格的孩子常負面思考,容易情緒不穩定或遷怒他人,挫折忍受力相對偏低。因為他們融入團體有困難,因此在進入學校後較容易被老師發現。學前的亞斯伯格小朋友較喜歡自己玩、自己學東西,也有許多因為協調能力差而無法順利學寫字、做體操的例子。學齡的亞斯伯格孩子則常是小小糾察隊,愛糾正別人,不受同學歡迎,甚至有些孩子在校長期被排擠、被責罵,飽受挫折而拒學。
亞斯伯格的教養重點
重點1、教他眼神注視,增加社會理解
日常生活所有互動,都要確認孩子有跟大人「眼神對視」,大人要盡量配合孩子的身高,讓孩子容易眼睛看到大人,而大人給孩子玩具時,也盡量將玩具放在大人的眼前,讓孩子拿取玩具時,也會習慣朝著大人眼睛的方向看。眼神注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圖,增進社交互動。大人可以通過遊戲和互動來強化這方面的練習。例如:通過角色扮演遊戲來模擬不同的社交場景。慢慢的提升孩子的眼神專注的能力,並有助於他們在團體中的生活。
重點2、教認知彈性、打破唯一規則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常常依賴固定的規則和日常習慣,這讓他們感到安全和穩定。但過於僵化的思維方式會限制他們的適應能力。大人應該引導孩子學會「接受變化」,打破固有的唯一規則。例如:在遊戲中加入不同的規則變化,讓孩子學會適應新的情況,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改變一些固定的程序,讓孩子學會處理不確定性。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可以變得更加靈活,學會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重點3、說出情緒,讓他模仿學習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較難理解和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大人可以透過語言和行為的示範來幫助孩子學習這方面的技能。當孩子感到生氣、沮喪或快樂時,大人可以用簡單的語句描述這些情緒,並教孩子如何適當地表達。例如,當孩子感到沮喪時,大人可以說:「我看到你很沮喪,這是因為這個遊戲太難了。我們可以一起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大人也可以通過表達自己的情感來做出示範,讓孩子模仿和學習。
重點4、忍住不挑錯,先找人討論
纇亞斯的孩子在團體裡喜歡當公道伯、小小糾察隊,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事情,去挑剔別人的錯,並急於為自己說出來的話辯解,這樣的行為不是不行或不對,但過於「直接」做法,會讓別人沒有台階下或是造成誤會,同學們也會不喜歡他,建議可以引導孩子看到他人觸犯規則的行為時,要先冷住不挑錯,先找大人討論,不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而是用更好的方式去應對,並想想別人可能有這些行為的原因(例如:會不會是因為不舒服),類亞斯的孩子同理能力比較薄弱,藉由此方式訓練,相信對社交發展很有幫助。
(下一頁繼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