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我很廢、我很爛」,負向性格怎麼教?
「我好爛」、「我好遜」、「我很廢」、「我很笨」、「我好醜」、「都沒有人喜歡我」…當爸媽聽到孩子這樣的自我否定,可能就心碎了,孩子怎麼會把自己想的那麼差,開始擔心孩子的心理狀態。
的確,這樣的自我否定的自我對話(self talk),與自信心、自我概念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孩子很容易用二分法來看待事情,例如一次足球比賽表現不好,就會說自己足球很爛;一次象棋比賽輸了,就認為自己很笨,當孩子經常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就可能逐漸衍生出自己各方面都不行的念頭,就如同馬太效應。
孩子為何會有這些自我否定的言語呢?
1. 太過於追求完美:
孩子對自己總是設定比較高的目標,一旦沒有達成,就容易出現自我批評的話語。
2. 為了自我保護:
例如我這次考試一定會考很爛,我真的好胖,期望藉由把這些話先說出口,就能避免他人說出會令自己難過的話。
3. 為了得到關注:
孩子可能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注意,而把自己說得很爛,引起爸媽的安慰與關注。
4. 缺少彈性沒方法:
因為不願意或沒動機再次面對那個困難。
5. 正遭到霸凌:
同儕的霸凌言語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孩子負面批判自己,爸媽該如何回應?
1. 先傾聽求證、忽略負面語言
不需要急著對孩子的自我否定做反應,先想想看、聽聽看孩子為何會這麼說,引導孩子說出感覺及問題,如果爸媽知道孩子當下狀況,可以試著幫孩子說出來,例如孩子說「作業我都不會寫,我真的是全班最笨的」,爸媽可以這麼說「聽起來你剛剛經有很努力想要也作業,是哪個部分你覺得很困難,你覺得我可以如何幫你」,幫孩子釐清問題和批判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