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講不聽、規矩教不動?分齡教養策略!
3~5歲愛挑戰大人規矩,該怎麼教?
這個年紀的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那條界線在哪裡,就是很想要挑戰看看。這個年紀解決辦法也很少,因此遇到問題大多用情緒或暴力解決,頂嘴、反抗、攻擊、說謊等行為就會出現,爸爸媽媽可以這麼引導:
●隔離、剝奪權益:
特別是在孩子有攻擊、破壞的行為出現時,就該讓孩子待在冷靜區休息一下,之後在和孩子討論過程,及合適的解決方法。
●建立獎勵系統:
和孩子討論,將需要改正的行為用表格圖示呈現出來,當孩子今天有好表現就可以收集到一個印章,這樣的表格不僅可以提醒孩子,當看到印章的累積,也會讓孩子增加信心及改變的動機。
●建立生活規律:
一個有壓力的環境、經常變動的環境,會影響孩子大腦海馬迴和前額葉的發展,進而影響自我控制力與工作記憶,所以提供一個規律的作息,穩定孩子的情緒,進而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壞行為發生。
●實際演練:
這個年紀需要多感官的學習方式來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在孩子冷靜過後,不僅要和孩子討論解決方法,還要讓孩子試著演練一次。
6~9歲主見太強、明知故犯該怎麼教?
這個年紀非常需要大人的尊重,因為他認為他長大了,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極度不喜歡被控制,理論上這時期的孩子控制力好一點,破壞、攻擊行為少一些,但叛逆、狡辯、抱怨、沒禮貌還是常見,爸爸媽媽可以這麼引導:
●代幣制度:
和孩子共同討論,訂好規則,做成表格,什麼行為會被扣點,什麼行為可以加點,收集多少點可以兌換什麼獎品。表面上像控制,但實際上孩子又能有決定的權利,因為是共同協商的結果,孩子的配合度也會提高。
●隔離冷靜:
這個年紀的隔離目的就是讓孩子冷靜,尤其當孩子情緒激動時,爸媽說再多都進不了孩子的大腦,可以請孩子去冷靜一下,做自己開心的事,例如堆積木、畫畫、黏土,帶孩子冷靜後,再來討論問題原因,及可行的解決方法。
●民主權威溝通方式:
在溝通的過程中會包含傾聽、同理,針對孩子的行為會分析是非及引導換位思考,允許孩子討論協商的空間,明確說明後果,且確實執行,基本上就是完全的符合「邏輯後果」的4R原則。
●讚美孩子的努力:
不論多大的孩子,都需要讚美,但他已不是幼稚園,不要只讚美你好棒,你好厲害,一定要讚美努力的部分,例如這次考試你真的很細心,或你真的很努力忍耐,對不對,儘管很不喜歡A同學,但你今天都沒有亂對他發脾氣,我很喜歡你的努力。
孩子講不聽,有效溝通三步驟檢核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