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狀況外,爸媽必知的5個小妙招
▐ 當孩子上課不上課,一直在看螞蟻,不知道現在應該要做什麼好?
明明體育課同學都在踢球,孩子卻在拔草、做日光浴,不參與團體活動?很多時候明明都被提醒了,卻還嘻皮笑臉,到底是沒興趣,還是有問題呢?
其實,孩子狀況外有五種狀況及原因,對照這些狀況,有五個方法可以改善,快來收藏!!!
一、控制能力差=>老師在講他也講個不停、話總是聽一半、急著做自己想做的事
狀況外原因:
孩子有太衝動、沒耐心的壞習慣,因為沒法等待而老是狀況外,
最需要訓練的是停看聽的習慣,克制自己想講就講、想動就動。
改善辦法
(1)玩「老師說」、「心臟病」的遊戲
(2)給目標:具體告訴他何時休息或何時是他自由時間
(3)獎勵等待:有耐心要拿出來讚美、例如聽完一段故事才說話
二、共同注意力差=>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理人、團體不能進入狀況、抓錯重點,容易東張西望
狀況外原因:
孩子眼神都不太能跟人對焦、常常沒在看別人而狀況外。
團體專注力跟個別式專注力不同,可以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玩、不代表他團體就沒問題,通常會不愛觀察團體目標。
改善辦法
(1)玩「多人遊戲」,例如:足球合作的主題遊戲,這類孩子需要在有很多人的情境下練習,才不會玩法很自我
(2)玩「桌遊」,桌遊要去觀察別人,有共同的規則,不能只關心自己的,是社交互動的基本入門款
多人合作共同注意力遊戲推薦>>http://bit.ly/2K0ZqA6
三、情境觀察力差=>被處罰、被提醒,還嘻皮笑臉(人家變臉還不知道為何),不懂分辨場合
狀況外原因:
孩子對情境的察言觀色很弱,對人的表情理解常慢半拍,比較自我,會忽略別人的反應,常過度自己在乎的事,而在狀況外。
改善辦法
(1)玩「觀察型遊戲」,例如:老鷹抓小雞、123木頭人、紅綠燈停看聽…….
(2)用「情境繪本」導讀:需要去注意他人、來做出正確的反應,改善注意自己,不注意別人的行為。
四、任務目標概念弱=>常常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不懂團體目標
狀況外原因:
孩子比較沒順序感、分配時間、計劃的能力弱,常常走一步算一算,沒有什麼目標也不太理解團體的目標,所以狀況外。
改善辦法
(1)玩「假扮遊戲」:訓練孩子去當小老師或小幫手,或玩假扮某個角色、要去負責的遊戲,孩子會去修正自己的角色、符合團提的期待、增加互動的能力
(2)玩「任務遊戲」:有闖關任務的遊戲,孩子會比較認真
五、心智發展尚未成熟=>自我感覺良好、自己覺得什麼都會、有時白目
狀況外原因:
孩子的心智解讀能力差,知道別人言下之意的能力,從大班、小一、到小六,會漸漸成熟,而且孩子會慢慢學會分析別人跟自己對一件事情看法不同,堅持己見,是狀況外原因。
改善辦法
用「心智繪本」引導:從故事討論中,可以去判斷話中有話,教孩子了解意思是什麼,帶孩子討論主角的感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