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事,孩子為什麼都聽老師的,卻不聽爸媽的?
回家後,氣氛肅殺,秋後算帳,馬上開始像連環炮一樣審問了,「你為甚麼排隊都不專心?」,「你為甚麼都不聽老師的話?」,「你為甚麼都不記得我今天出門前跟你交代的?」,「你為甚麼去玩這麼危險的電箱?」,「為甚麼你的同學都不會,就只有你這樣?」
我們看著茫然的孩子,很害怕的問我們一句話:「甚麼是電箱?是那一個?」,當我連忙解釋,是你玩的那個銀色的按鈕開關,那就是電箱後,孩子又問我「那裏面是要做甚麼的?」我說:那裏面有很多電線,供應電燈、機器或電話使用,連大人都不能隨便打開,否則會被電到受傷。
在一連串的教育當中,我發現一件事,我們忽略了先聽孩子說說為甚麼這麼做,就先倒出了一堆脾氣與情緒。原因在於我們聽了一堆孩子的錯誤行為後,我們就經常把教養的順序顛倒。這有時候會讓關係惡劣,因為不聽他們說話,有時候會讓孩子更不聽話。
在孩子發生問題行為時,或很不聽話,我覺得爸媽有幾個很重要的教養原則:
一、讓孩子能暢所欲言的解釋
先傾聽孩子說,協助你判斷;協助你冷靜下來;更協助孩子回想行為,以及協助你修正孩子錯誤的價值觀。有時候,你跟孩子間的爭執,有可能是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孩子站在他的角度,覺得沒甚麼錯,可是你是經過教育的大人,你覺得大錯特錯,因此會很生氣。
二、引導孩子自行想辦法,而不介入過多
孩子都沒有自己想辦法,就會處在過多被動的教養上。下次再遇到問題或挫折時,不是重複出錯,就是忘記教訓。當爸媽的,如果每次都急於出手修正或直接跟孩子說,你錯在哪裡?不見得是最好的!因為有時要看看孩子的反應,因為不見得每次都會有效。孩子正在長大,也都在學,每個孩子的行為學習,速度都不見的相同,爸爸、媽媽需要很大的耐心及包容。
三、教孩子正確宣洩情緒的方法
如果孩子犯錯,我們就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孩子可能會發更大的一頓脾氣或哭鬧,這樣並沒有真正教到;我通常會教孩子,如果你想生氣,你可以去騎車、你可以去打球、你可以去畫畫、你可以去彈琴,這個時候,就是你自己的時間,你要怎樣,沒有人會管你。但你握拳要反抗、你打人、或亂摔東西,不是正確的方法,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該提醒的我都提醒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