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好好講都不聽,非要媽媽兇才聽?

一、想:【跟孩子對話前,先反問自己一些問題】
▶️孩子是不是累了或餓了
▶️孩子是不是覺得都沒人關注他
▶️我是不是也常常沒立即回應孩子的話
▶️孩子失控是不是因為環境有太多干擾
▶️孩子是不是累了或餓了
▶️孩子是不是覺得都沒人關注他
▶️我是不是也常常沒立即回應孩子的話
▶️孩子失控是不是因為環境有太多干擾
⭐️我們的大腦要到20-25歲才成熟,尤其是前額葉,它讓我們的表現更理智、情緒不失控,因此,不論你覺得孩子已經多大了,他的行為還是很容易會受到環境、生理或心理的影響而變化,這時候你跟他認真就太不聰明了,應該多些包容,改變現況(例如吃點東西、休息一下),會比較實際。
二、做:【跟孩子對話時,要做到一些平行技巧】:
▶️降低高度,眼睛平視著孩子說話
▶️握住孩子的手,讓孩子專心聽你說
▶️請孩子眼睛看你,看了才開始說
▶️請孩子重述一次剛剛說的話
⭐️這些技巧都在幫助孩子,把耳朵打開,專心聽你說話,並把你的話記在腦袋中,你在那邊喊幾十遍,絕對比不上用這樣的方法對孩子說一遍。
三、 説:【跟孩子對話時,內容先從正向語言起頭】:
▶️不以負面語言開頭
▶️引導說出緣由比教訓重要
▶️教導方法比說「不行」有用
▶️說明界線比說「要乖」有用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孩子一聽,當然自動就把耳朵關起來,後面的,自然都聽不到。爸媽常問:「孩子犯錯,要怎麼樣做,才能讓孩子記住教訓?」這樣的問題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實可能未必解決問題,你關了一個洞,孩子可能會再去挖另一個洞,因此找出孩子想做這件事的原因,提供合宜的解決策略,也清楚規範出界線,例如玩遊戲可以,但不要去碰觸到對方的身體,孩子清楚甚麼事能做、怎麼做,才能真的不再犯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