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孩子被欺負,不敢跟父母說 !爸媽該教的衝突應對法
前陣子有小學生被同學霸凌,用課本打頭及踢下體,直到洗澡時家長才發現孩子身體有傷。當父母的,真的很擔心這種事,而且更擔心,孩子在學校有事,回家都不敢跟父母說。這問題會很大,因為,如果受害的孩子隱忍,會造成愛欺負人的孩子覺得:「你就是弱小」、「你就是拿我沒辦法!」,於是他就會一直被欺負不停。
孩子被欺負不敢說,可能有幾個原因
1、覺得說了也不會改變,反而更沒安全感!
2、覺得說了反而被大人質疑,還可能被否定。
3、覺得說了後果可能更慘
4、没有把握自己能完整陳述事件,不說比較好
5、被威脅,心裡有強大的壓力
預防孩子被欺負、被霸凌,父母到底可以怎麼做?你家孩子,回家後,會不會跟你說學校發生的事?快看看我整理的建議及做法。
其實霸凌種類有很多,只是爸媽都不知道…
一、肢體霸凌:
用拳頭或器具打、推拉同儕,用腳踹、踢等有關於身體碰觸及會造成傷口、瘀青的行為。
二、言語霸凌:
取一些帶人身攻擊、性別、族群岐視的綽號、或用言語嘲笑抨擊、恐嚇威脅、散播謠言中傷他人等言語。
三、關係霸凌:
藉由人際關係來排擠同儕,不準跟誰好、不準跟誰玩、不準跟誰說話等關係上的切割。
四、性霸凌:
以性別、性取向、性徵作為取笑或評論的行為;更嚴重強烈的方式是以「性」施加對他人身體上的侵犯。
五、反擊型霸凌:
這是受凌者長期或持續一段時間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有時會自然的予以回擊;有部分被霸凌後的人,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
六、網路霸凌:
以社群平台(FB、IG、YOUTUBE)拍攝影片、照片等,去做一些人身攻擊、散布不實謠言等。
所謂「霸凌」,指相同或不同學校學生與學生間,於校園內、外所發生之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的環境,或難以抗拒,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
預防被霸凌,父母可以教的四件事
我想跟大家強調的是,如果當孩子真的遇到霸凌,不論是霸凌者及受凌者,欺負與被欺負的人,都是不對的,而爸媽要如何預防這類的事情,有四件事務必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