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尿布幾歲開始?破除心理因素,讓孩子成功找馬桶的訓練法
一個3歲孩子的媽來找我問如廁訓練,我說:「大部分的孩子,大小便行為要獨立,要4歲以後!」
媽媽驚訝的看著我,這不會太晚嗎?看來,在如廁訓練上,大家還有一些迷思,我來整理一下:
1、別太早戒尿布
反而會升高孩子的不安全感,2歲之前就是太早了,千萬不要一直跟其他人比較,戒得快,不代表就比較聰明!
2、讓孩子練習先會說再做
如廁訓練的第一步,要先有感覺,再有去廁所的動作,因為孩子在練習膀胱感覺,去的過程可能會來不及,但絕不是孩子總是都不說,就尿下去,這需要仔細觀察。
3、尿褲子是正常的
戒尿布的過程中,尿溼幾件褲子,或玩到忘記了尿下去,都是正常的,孩子還在調整,通常要半年到一年左右,所以當孩子不小心尿褲子時,千萬別第一時間責罵。
4、尿尿跟便便不會同時間成功
因為這兩種感覺及如廁的動作需求,是不一樣的,經常學會尿尿後,便便都還要包著尿布才肯大下去,晚個半年才會成功,這也是正常的。
5、尿褲子第一時間先別急著換
如果尿下去通常很沒感覺的孩子,我會帶去換褲子之前,停止他的手邊工作,告訴他,這溼溼的、熱熱的、變得很難走,就是尿尿了。我不會急忙帶去換的原因是,這種感覺再教育,是很重要的。尤其現在尿布都做得太好了,尿下去還能保持乾爽,孩子當然沒感覺,放心的尿下去。
6、鼓勵很重要
用喝斥的方法,經常會讓孩子焦慮,有時候反而會變得不敢說,在一個練不起來的惡性循環裡。
如廁訓練的重要關鍵7步驟
讓孩子學會上廁所,對家長及孩子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但很多爸媽卻不得其門而入,我常被問的不外乎是:「每次都是大便下去了才說!」、「打死都不要脫掉尿布」、「到底要用便盆椅訓練還是馬桶墊訓練?」、「兩歲多了,到底還時可以開始訓練?」
我整理了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提出了幾個方法,也加入我多年的臨床經驗,有以下7個重要的步驟,教你進行孩子的如廁訓練!
如廁訓練的步驟包含有語言的表達、脫褲子、排出、穿褲子、沖水和洗手,以下根據Brazelton學者的技巧,一步一步的來訓練孩子:
1. 先決定表達去上廁所的語言
所有的照顧者,盡量讓孩子去上廁所的語言一致,例如:「要去噓噓,要去ㄣㄣ」嗎?
2. 買一個便盆椅
便盆椅比兒童馬桶坐墊更適合提供訓練,家長可以在上面貼名字或做些孩子喜歡的裝飾,讓孩子覺得那是屬於他的東西。
如果家長想用馬桶座墊訓練,請在馬桶前面加小矮凳,而且一定要止滑穩固,讓孩子踩在上面很有安全感,盡量少用抱的讓孩子上馬桶,目的在建立讓孩子可以獨立操控自己如廁的環境。
3. 便盆椅的可及性
擺在孩子容易到達的地方,如孩子的遊戲室,臥室,房間角落。建議不要一下子便盆椅,一下子又用馬桶墊訓練,會讓孩子很混淆,有時候練沒幾次,爸媽就挫敗撤退換成另一個方式,孩子會無所適從很害怕。
4. 讓訓練的過程很舒適輕鬆
先鼓勵孩子在穿著褲子的情況下,坐在便盆椅上看書或玩玩具,這個做法是要讓孩子覺得上廁所是輕鬆的,不要讓他覺得每次都是被逼上廁所,大便或尿尿是很有壓力的事。
當家長或哥哥姊姊在上廁所時,鼓勵他觀察及模仿別人的行為,也跟孩子說「就像我們一樣很輕鬆,很開心的去找馬桶寶寶報到!」。
5. 提供連結的機會,別少了這一步
訓練約一個禮拜後,可以試著鼓勵孩子脫褲子坐在便盆椅或馬桶墊上。家長試著對孩子說明,讓他們了解與體會「當尿布濕的時候,就要趕快脫褲子坐在便盆椅上」。
甚至將髒尿布上的排泄物倒於便盆椅中,這個步驟很重要,很多大人會忽略,那就是讓孩子習慣ㄣㄣ或尿尿完,爸媽都馬上幫他處理好,孩子戒掉尿布的機率就會變很低,因為孩子一直不會知道便盆椅或馬桶的用途,是拿來取代尿布的。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