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間,如何讓孩子乖乖坐著?
家族聚餐,結果小孩坐沒幾分鐘,就要起來。
外出用餐,餐點都還沒上完,小孩就已經待不住,想要往外跑。
在家裡吃飯,吃沒幾口,就說吃飽要下來了。
你家小孩也有這樣的狀況嗎?那麼,下面幾個方法,你一定要試試!
你家小孩也有這樣的狀況嗎?那麼,下面幾個方法,你一定要試試!
孩子吃飯坐不住,爸媽該怎麼引導?

1. 餐點上了,再讓孩子坐下: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活動量本來就大,你要他坐在那邊等待,就算你有給一些玩具、貼紙書等,對孩子而言他還是坐著,一段時間後就是會需要起來走動,既然如此,當然是等餐點就緒,再讓孩子開始坐著用餐。
2. 桌椅高度要適合孩子: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兒童餐椅的高度可能就不太適用,因為距離桌面太遠,但用一般的椅子,桌子又會太高,腳也搆不到地板,坐起來當然不舒服,因此善用矮凳,讓孩子腳能有個平面支撐,或選擇適當的桌椅高度都是必要的。
3. 讓孩子協助準備:
為了讓孩子更有用餐的感覺,等待的時間可以讓孩子擺放餐具、發紙巾等,準備用餐的相關事項,讓孩子更有大家一起用餐的感覺。
4. 別讓吃飯有壓力:
我們很常說「沒吃完不可以離開座位」,其實這是一句很有壓力的話,建立的是「吃飯吃完﹑就可以離開座位的觀念」,但事實上大家一起用餐,會一起聊天,等待大家都吃完才離開,這是用餐禮儀和禮貌,因此不建議這麼說。你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你覺得今天哪一道菜最好吃?」你平常不是愛吃阿嬤煮的花椰菜,怎麼今天餐廳的就不吃,他味道不一樣嗎?」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味道、食材,讓孩子對於「吃」這件事情更有好奇心。
5. 不要期待孩子能坐很久:
你覺得孩子坐著吃飯可以多久,30分鐘?其實兩歲的孩子,5~10分鐘就算不錯了,3~4歲的孩子15~20分鐘也是合理的,所以別總是要求過高,但如果孩子連這樣的時間都沒有,的確是需要加緊練習了。
6. 餓一頓不會怎麼樣:
很多大人看到孩子這餐吃沒幾口就跑掉了,就想盡辦法餵完,或隔一下子再塞些點心,深怕他肚子餓,但其實這樣的做法,不會讓孩子學到珍惜用餐時間,當孩子確定不吃了,就清楚告訴孩子那接下來就是等到下一餐才有東西吃,而且也的確到下一餐時再提供食物,才會讓孩子確實了解因果的關聯。
7. 玩假扮遊戲學習吃飯:
很多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胃口變小,不愛吃飯,這是因為熱量需求也降低的關係,所以很多這個年紀孩子的爸媽,每到吃飯時間都覺得像打仗一樣。不過這個年紀的孩子去很喜歡玩扮家家酒、煮菜的遊戲,建議可以把劇本延伸練習用餐的禮儀,例如「吃飯要坐好唷!」「媽媽還在吃耶,你等媽媽吃完再一起離開」。
8. 份量不對孩子坐不住:
一看到過多的飯菜,孩子感到有壓力、吃不完,耐心自然減少,對孩子而言,七分飽的飯菜量才是最剛好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