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挑戰大人,爸媽必學高EQ回應法!
曾經一個孩子當面對著麻麻說:「為什麼我要聽妳的」、「為什麼妳可以,我不行」,挑戰叛逆的語言,讓爸媽急著跳腳,覺得好難教。其實這些在測試底限的話語,真該想一想及冷靜後再回答。因為妳如果氣急敗壞的回答:「因為你是小孩,再沒大沒小我就修理你!」,一點說服力都沒有,而且把火山口堵住,下次絕對有更大的爆發。但如果心平氣和的回答:「我們來想想,這是共同訂過的規定,並沒有針對你,你可以繼續說」,這樣的提醒,才能刺激孩子思考,讓他從表達裡,知道自己說的是歪理。
處理孩子情緒問題,大人不要跟著情緒化
其實處理「麻煩的兩歲」,大人堅定一致的教養態度最重要,清楚的訂出規矩且遵守,孩子才有所適從。如果爸媽們一昧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只會讓孩子更自我,讓孩子動不動就拿情緒來當武器,這樣反而容易養出沒禮貌沒同理心的孩子。如果孩子真的哭鬧得很嚴重,「隔離懲罰」對小小孩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我們家的阿嬤現在也會在孩子哭鬧嚴重時帶孩子到房間哭,清楚的告訴孩子「要哭就在房間哭,哭完我們再出來吧!」下次孩子又哭時,只需要提醒孩子要去房間哭嗎?孩子很快就會停止,耍賴的行為也逐漸減少。
處理孩子情緒問題最忌諱使用暴力,這個年紀的孩子甚麼都會學,你情緒化,他只會更情緒化,以後一生氣,動作可能就出現了。雖然孩子每隔一陣子可能就又有新招來挑戰大人,我太太都覺得好像每天都在和孩子鬥智,不過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樂趣呢?!另外,兩歲的孩子身體活動量比起一歲,增加相當的多,是需要有足夠的戶外活動的,每天至少半小時的跑跑跳跳,到戶外曬曬太陽,有助於孩子正向情緒的發展;生活中,當孩子的行為表現有進步(例如孩子自己脫了鞋襪等在證明自己獨立的行為),一定要即時讚美鼓勵孩子,不要都當成理所當然,不然孩子就會用負向的行為(如破壞東西、打人、尖叫等),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最後想跟各位說的是,很多媽咪來到天才領袖問我,放著讓他哭,哭累了,孩子自然會停,這樣的教法對不對?其實,在行為科學上,我很擔心媽咪們曲解了「忽略」的定義,執行出來的教養行為,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漠」。例如一個孩子已經很明確的跟你表達我要你陪我玩,可是爸媽都在忙,接下來孩子一定會出現兇,拗,歡,哭,鬧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來達到他的目的。很多人的做法是,不理他及忽略他,下次就不會出現這種不對的哭鬧行為,自己就會學會!
其實這只對了一半!
面對挑戰大人的哭鬧,5教養步驟搞定
孩子的哭鬧行為出來後,其實有五個步驟,要非常注意:
STEP1
要先蹲下來跟企圖發脾氣的孩子說,我們在忙,我知道你想找我,我都聽到也看到了,你等我5分鐘我就會去找你!
STEP2
這中間如果你都可以好好說,沒有哭,沒有鬧,沒有尖叫,我等一下會好好的陪你及獎勵你。
STEP3
如果你哭鬧又追著我尖叫抗議,我聽不到你要什麼,事情沒辦法開始做,而且陪你玩的時間會變少。
STEP4
信守你的承諾,鼓勵孩子剛剛做到等待,分析孩子比上次好的地方給他聽。
STEP5
下次又要開始哭鬧時,提醒孩子你上次就做得很棒,你這次也可以試試看喔!
爸爸媽媽們要注意,行為教養學裡,並沒有一招教你對孩子冷漠,這可是會破壞孩子的信任關係,讓親子間的互動大大了打折扣的。如果孩子在找你,而且是帶著情緒的,請先理理他,讓他感覺到關心,進一步的了解孩子的需求,再決定你下一步的做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