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讓孩子脾氣變差!都不吃的小孩,父母該懂的飲食教育
每個孩子多少都會挑食,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吃飯的問題比較嚴重,什麼都不吃,沒吃過的新食物,連嘗試都不願意嘗試。
研究發現,挑食問題越嚴重的孩子,有可能產生壓力,合併憂鬱或焦慮等問題,進而又影響孩子食慾不振,在一個惡性循環中。
我在評估孩子的時候,的確發現脾氣很差的孩子,有很高的比例會挑食,所以爸媽真的要從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飲食引導。
根據統計,大約有25%~35%的幼兒及學齡前孩子,被父母反應有挑/偏食的問題,但孩子的挑/偏食問題,大多數並不是天生的,來檢視看看在教養中遇到哪些事,都會讓孩子更挑食:
孩子挑食非天生,父母必知的教養法
NG1、逼孩子多吃一點
很多大人,常覺得孩子如果不多吃點,就會長不高長不胖,於是就會逼孩子吃更多,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忽略了心理會影響食慾的可能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曲線,只要在生長曲線3~97百分位之間都屬於正常,體型較嬌小的孩子,食物的需求量本來也就會比較小,不要一直太求好心切,讓孩子多吃一點,反而會讓孩子討厭吃飯。
★正確觀念
身體能量消耗和需求是有一定的平衡的(供需平衡),應要能接受嬌小的孩子食量小,另外也要接受孩子有食慾差的時候。
NG2、盯著孩子吃
兩歲開始,孩子會希望有自主權、爭獨立,所以希望能自己吃飯,自己選擇食物,爸媽怕孩子營養攝取不均衡,所以盯著孩子吃,但是當父母給予壓力或過度干涉孩子食物的選擇時,便容易造成孩子放棄獨立進食,要人家餵,甚至嚴重就是討厭吃飯。
★正確觀念
尊重孩子的選擇,了解食物是有替代性的(相同的營養素可在不同的食物中攝取),適時鼓勵孩子攝取(一點點也是個成功的開始)。
NG3、認定孩子挑食
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天生就傾向懼怕新事物,包括食物,而這點卻常因為一兩次不吃,就被不理解的大人誤以為孩子會挑食,甚至直接就脫口而出「弟弟不吃青江菜」,甚至還擅自推敲「大概是因為青江菜有點味道吧!」這下就糟了,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記憶力最好,他會直接不明就理的記住,下次看到青菜,就更不會吃了,甚至語言好點的還會告訴你:「弟弟不吃,有味道」,你原本無心的行為反而強化了孩子的挑食。
★正確觀念
其實遇到孩子挑剔,只要持續鼓勵,變化烹調方式,隨著時間不斷嘗試,孩子是會接受的,國父革命11次才成功,相信我,你的孩子不需要這麼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