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幾歲應該學習寫字?
若到了小學之後,孩子的握筆姿勢並非動態三點抓握也別太擔心,只要是能有效的握筆(即能夠牢固地握住筆、同時又能夠靈活地操作筆,流暢且舒適地寫出字體),就別硬性改變握筆姿勢了,反而讓孩子更挫折。
延伸閱讀:4-6歲的兒童發展遊戲課程(專注、知動協調重點式計畫教學)
認知能力影響文字的學習
寫字除了姿勢很重要,認知的成熟度也不可或缺。我們從4個主要影響寫字的認知要素談起。
1.視知覺:視覺記憶力
寶貝們在寫字時,必須對該字有印象,也就是將字體的結構與形狀的影像儲存在腦部,再將影像用手寫的方式輸出。
寶貝是否能在沒有看到正方形的情況下準確的畫出正方形?或是寫出數字?相似或鏡像的數字(6、9)或字母(b、d、p、q)是否常常搞錯或寫錯?這些都和視覺記憶有關。
一般而言,3到7歲的孩子因為大腦雙側聯結還在發展,因此可能有些字會出現鏡像字,這是正常的,但到了八歲之後,鏡像字理論上是不該再存在,研究也發現,慣用左手的人也較容易出現鏡像字。
2.視覺動作整合能力:仿畫、仿抄
利用眼睛去引導手部的動作,把眼睛所看到的影像寫出來,稱為視覺動作整合。
小寶貝看到圓形能夠把圓形畫出來嗎?看到特定的符號能把它寫出來嗎?這就是視覺動作整合的能力。
3.專注力
寫字從握筆、認知自己要寫什麼、到運筆把想要寫的東西寫出來,需要一段時間的專注時間。
小寶貝是否還沒完成要寫的字就失去耐心或甚至分心了呢?這就是專注力影響寫字的部分。
4.寫字或畫畫的持續度
持續度是專注時間的延伸。小寶貝是否能維持5-10分鐘或是更久把許多符號或圖形甚至是自己畫圖的作品完成?這就是持續度的表現。
以上我們談了一些小寶貝在學齡前學寫字會遇到的寫字要素,爸爸媽媽可以逐項去觀察小寶貝的寫字或畫畫狀況喔。
如果小寶貝會排斥寫字或是寫字常常容易累或是辨識度不佳,建議趁還沒上小學以前一定要找出背後的原因,可以請職能治療師或相關專業來了解小寶貝寫字的狀況以及在家可以做哪些活動或遊戲來改善。
另外,在4-6歲期間的小寶貝,由於虎口和抓握方式尚未成熟,建議爸爸媽媽給予較粗的筆去練習手指間的動作(可以利用粗的三角筆)。
還有,筆的多樣性也很重要,各式各樣的色鉛筆或蠟筆甚至是水彩筆,都可以讓小寶貝去體驗學習,這樣可以增加寶貝小手的適應性和靈活度喔!
小朋友如果拿筆的姿勢很奇怪,是不是要使用握筆器?
那握筆器呢?很多爸媽有經驗,亂買坊間或書店的握筆器,反而讓孩子更不會使用,一下就丟在旁邊,姿勢也沒練好,字也沒練好。
基本上,4-6歲的寶貝的握筆方式五花八門,而且也常常換來換去,那是因為寶貝們正在熟悉屬於自己好用好寫的握筆方式。握筆方式沒有絕對的,上述的四種握筆方式只是最常見的四種。
我們要評估寶貝的握筆方式是否正確,要先去看在這種握筆方式下,寶貝是否能夠輕鬆愉快的寫字畫畫?頭會歪一邊嗎?字體清楚正確嗎?寫了一段時間會不會很累(包含眼睛、手腕、肩膀頭頸)?如果沒有這些問題,小朋友寫字的效率就算是不錯了,不一定要去矯正。
反之,若孩子們的握筆方式,會讓寫字的效率以及寫功課表現很差,拖拖拉拉及哭哭啼啼,那就要針對問題去改善了,決不是交到安親班讓老師盯完功課就可以的。
建議可以是用專業的學習握筆器先試試看,但如寫字效率差,還是要請專家協助評估孩子的手不協調問題!因為,有可能是手指和虎口的肌耐力不佳,需要用一些活動或遊戲來提升手部運作的效率,這樣搭配握筆器才會更有效果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