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偷打弟妹!手足爭吵是忌妒嗎?錯!真相是「不會互動」
其實,這不見得是好的處理,因為有時候真相大白不會在第一時間,斷然處罰可能會讓孩子心生不民主及不公平的感覺。
處理手足紛爭的六大做法
在天才領袖教育中心裡,也常遇到老大老二的戰爭,這裡提供所有爸媽,老師遇到手足競爭的幾個關鍵做法:
1.減少要孩子「讓」的言教,不可以依孩子在家中的排序,來處理紛爭。
例如「你是哥哥,為什麼不讓弟弟呢?」,這種話聽在老大的耳裡,真無奈,因為聽起來身為老大沒什麼好處,還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另外,也不是哭的比較大聲的孩子,就比較值得同情,還是要公平審慎的去處理孩子間的紛爭。
2.先阻止孩子們動手,等孩子情緒比較冷靜後再來溝通。
在氣沖沖的當下,一定沒有好話相向,所以先阻止大家動手,避免危險,再讓孩子暫時住口,明確的告訴大家,爸爸、媽媽等一下會處理,你們不要急,也不可以再罵來罵去。
3.處罰前,一定要跟孩子說原因
「我是因為你『打人』才罰你,跟你們吵架無關,因為我還沒聽完所有的事情。」
讓孩子覺得你是對事不對人,而這個處罰是因為他違反平常就訂下的規範。這樣比較能讓孩子心服口服,不會動搖爸媽公平的角色。
4.獎賞想要先握手言和的孩子
讓孩子從大人的行為,了解爭吵後可以如何收拾,大人喜歡哪一類的處理方式?同時學習到正確的和好技巧。
在行為出現時,大人要不吝惜給予鼓勵,因為有時我們會因為孩子的嚴重爭吵,而沒有觀察到他們的進步。
5.提醒雙方因為爭吵而浪費的權益
例如:「再吵的話,時間一點一滴流失,我們就要離開阿公、阿嬤家了」、「再吵的話,玩具就收起來,因為我不想大家再為了這個玩具而爭吵。」
6.事件釐清時,錯誤的一方要接受處罰時,要禁止另一方嘻皮笑臉、幸災樂禍
避免彼此更加仇視,並要興起孩子的同理心,「弟弟被處罰了,你少了一個玩伴,你會很開心嗎?」
沒有手足不爭吵的,手足爭吵其實對孩子的發展反而有許多好處
所以當孩子在計較公平時,父母別第一時間批評孩子怎麼這麼愛計較,或者是也陷入公不公平的迷思,而是該更客觀的分析。
例如可以讚許孩子有想法,但爸爸媽媽的想法其實是這樣,或者是引導孩子那怎麼樣才是最好的方法,好的方法代表有效率或實際嗎?
大聲或拳頭真的能解決問題嗎?你給了之後對方的反應就是你想要的嗎?如果不是,是否有其他方法?
我們都希望孩子間相親相愛,聰明解決衝突,但,各位親世代的父母們,你們是否也示範了聰明解決衝突的方法讓孩子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