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媽媽育兒的困境 別指責媽媽“不會當媽媽”
7.帶不好,都是妳?
孩子有了一堆壞習慣,或偶爾生病,就是妳沒帶好,沒有教好,沒有注意好營養?孩子又不是只有母親一個人的,周遭那麼多人在影響他,難道妳會教他壞的,不教他好的?孩子自己不會學嗎?生病、感冒,為何就是自己沒保護好?醫生的孩子,還不是會生病、感冒,還不是要吃藥。
到底是要煮多好?像阿基師一樣嗎?那是人家的工作耶,妳是一位媽媽,絕對不是要練到神一樣的廚藝,孩子才會乖乖吃飯的。
不覺得,有時反而看了食譜,努力的做了一頓飯菜,孩子卻不賞臉,自己弄得更難過嗎,不是嗎?會不會煮,跟會不會當媽媽,也沒有關係吧。何必這麼想不開呢?
別對孩子怒吼!爸媽如何控制怒氣?
其實,教養沒有絕對的SOP,適當的管教我覺得都可以接受,但千萬不要有一種心態:我是大人、我是爸媽,所以將對孩子的管教,視為一種「理所當然」,最後可能會有無法挽回的經驗。
如果,你發現當情緒一上來,又無法掌控的時候,以下四步驟,歡迎參考看看。
「停」讓孩子把脫序的行為停止。
首先,把孩子現在脫序的行為「停」下來,讓彼此有冷靜緩衝的時間。
例如:當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玩時,家長如果一直吼叫,情緒累積下來,可能就會動手打孩子。更好的做法,假設當孩子一邊吃飯又玩不停,我會直接停下來看著他,嚴肅的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就要好好專心吃飯。
切記不要邊唸邊做手邊的事,孩子會把你說的話當耳邊風唷!如果他還是不聽,我真正停的意思就是「飯不要吃了」,親子都停下手邊正在進行的事,讓孩子開始察覺父母生氣了。
「看」讓孩子看到父母生氣、嚴肅的表情。
「看」是讓孩子看到父母生氣、嚴肅的表情,同上所述,很多家長犯的通病,常常是因為邊做其他事,邊管教孩子,你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這一點也沒什麼。
但當你嚴正以待,一直盯著孩子,並明顯地表現你的情緒,通常孩子就會意識到大事不妙,也會比較收心不敢搗蛋。
「聽」聆聽孩子心裡的聲音。
「聽」是聆聽孩子的聲音,當你已表達情緒時,別忘了也要讓孩子懂得表達自己,請孩子先談談他內心的感受,再問他父母為什麼很生氣?
因為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他不見得是故意,只是沒想得太多,如果急於懲罰,孩子就會不知道對錯,下次也很容易再犯。
「想」對孩子的處罰方式哪些是有效的。
「想」是家長自己想一想,什麼樣的「非體罰」處罰方式對孩子是有效的,我相信,「打」會使人聽從,但不會永遠「信服」。
一時的皮肉痛,時間久了疼痛感會消失,但是心理的陰影會一直存在,孩子永遠只記得自己「被打的傷痛」及不愉快的回憶,卻很少會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以及該如何改進。
除了體罰,還有很多可以處罰到孩子,例如:減少孩子的遊戲時間、取消飯後點心……等等。
媽媽花了很多時間付出自己給每個人,卻忽略了自己。身為媽媽,更需要對自己好一點。
因為,如果媽媽沒有辦法為自己作任何事情,會變得更容易生氣,大叫更多次,愛得更少。如果媽媽不開心,沒有人是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