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子沒興趣還是孩子有問題
2歲半~4歲
1.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慢慢脫離自我中心。
2.跟孩子一起進行合作類型的遊戲,例如:一起完成拼圖。
此外也可以參考「陪玩也要有技巧,常見NG教養─2歳後,玩比吃睡更重要」這篇文章,檢視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帶領孩子遊戲時不小心用錯了方法。
孩子的互動能力隨著年齡增長、刺激增加會持續進步,但若家長發現2歲的寶貝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對於其他外在的刺激毫無反應,建議家長進一步尋求專業協助判斷孩子的人際互動發展是否需要進一步接受治療。
★針對氣質
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有不同的特質,有的孩子總是哭得呼天搶地,有的則是安安靜靜的,即便是手足之間也有不同的氣質表現。氣質是與生俱來的,影響孩子對於外在與內在刺激的反應方式,兩歲左右的孩子通常按照氣質和環境互動,進入團體時,有些特質的孩子會顯得較難融入同儕,或者較難跟上老師上課的節奏,以下符合您家寶貝的狀況嗎?
氣質種類 | 容易影響孩子融入團體的氣質傾向 |
1.活動量 | 活動量大→整堂課滿場跑,無法靜下來好好聽老師講話。 |
2.規律性 | 規律性低→無法預期作息,可能上課上到一半突然想大便、睡覺,影響課程參與。 |
3.趨避性 | 內向→非常怕生,對老師或同儕難快速建立關係,進到新的教室也較退縮。 |
4.適應力 | 適應力差→面對新的人事物需較久的時間適應。 |
5.反應強度 | 反應強度激烈→對事物的喜惡反應明顯。 |
6.反應閾 | 反應閾低→對外在刺激敏感,容易因環境變動顯得很緊張。 反應閾高→神經太大條,老師或爸媽都變臉了還渾然不覺。 |
7.情緒本質 | 負向→總是悶悶不樂。 |
8.注意力分散度 | 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環境的聲音、光線、人、事、物影響而分心。 |
9.堅持度 | 堅持度高→手邊做的事情沒做完,如果老師換新的活動就難以接受,一定要做完才罷休。 堅持度低→三分鐘熱度,遇到挫折就容易放棄。 |
孩子無法融入團體生活,怎麼辦?
「糟糕!我的孩子中了好幾項!該怎麼辦?」以下就來為感到困擾的爸媽解密:
活動量大:
1.避免攝取含糖及咖啡因類食物
2.理解孩子跑來跑去並非故意,多用鼓勵的方式
3.固定帶孩子運動,每天至少20~30分鐘
規律性低:
1.培養規律生活
2.上課前提早預告
內向:
1.漸進式提供孩子接觸不同人事物的機會
2.多給予稱讚
適應力差:
1.耐心陪伴
反應強度激烈:
1.家中長輩有一致的教養態度
2.訓練孩子適當表達情緒的方式
反應閾低:
1.確認孩子對哪些感官刺激容易感到不舒服,挑選感官刺激相對溫和的上課場所
反應閾高:
1.加強感覺反應訓練
情緒本質負向:
1.多引導孩子正向思考
注意力容易分散:
1.簡化學習環境,降低分心之刺激物
2.盡量讓孩子一對一、分段學習
堅持度高:
1.上課前事先預告,提醒孩子「當老師說要轉換活動時就要跟著轉換」
堅持度低:
1.教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需按照不同難度分段讓孩子挑戰
2.孩子遇到挫折時多給予鼓勵
雖然氣質是天生的,但後天的環境很重要,能夠讓孩子從原本常常把媽媽逼瘋的氣質,打造成貼心懂事的孩子!
孩子上課的地點五花八門,選擇專業的上課機構很重要,因為課程設計或老師帶領的技巧若不符合孩子的發展程度,孩子當然就會滿場跑!建議家長考量上課地點時也要多做考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