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 壞脾氣第二高峰期的“同理心溝通法”
3~4歲:為了吸引大人注意,常常故意搗蛋及哭鬧
這個時期變得很聰明,也是最難教的年紀!我稱之為「故意期」。常常一邊搗蛋一邊觀察大人的反應,不停的哭鬧,有時其實只是要吸引大人的注意。
孩子在操弄哭鬧的背後,是有目的、有企圖的;可能是想要你陪玩、放下手邊的工作,想要你更瞭解我、想要你的注意力都在我身上(而不是在弟妹身上)等等。有手足的,這時候甚至會有點小小退化,學弟妹用哭來表達事情。
很多父母問我:「為什麼都已經會講話了,還會故意呢?」有可能是,當他覺得口語表達無效,就會以此方式表達。
我的建議是,這個階段開始就要「獎勵不哭」。
第一種方法是:如果你不哭,我就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並在旁邊陪伴他哭。
第二種方法是:集點數(貼紙)或代幣制,這個時候即可開始,不要吝嗇給予獎勵。
有些父母說:「以前會哭、現在還是在哭啊。」這個觀察是錯的,當孩子哭的時間變短、次數變少、以前會因為一些事情哭但現在不會的時候,就非常值得鼓勵了。
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還沒有發現自己的哭泣行為是有進步的。父母要記得提醒他、幫他講出來:「你很棒耶!上次要出門的時候,你一直耍賴、哭鬧說不要,可是你今天可以自己走到玄關,把鞋子套上又不哭,真的很厲害!」讓孩子懂自己的進步,不要老是都用哭的。
5歲以上:善用同理心溝通法,轉移孩子的負向情緒
這個階段的孩子,「同理心」已開始成熟,對孩子要談道理、也要談感情。例如:「你這樣讓媽媽好難過哦,你這樣一直生氣、一直哭,我也會很難過。」用感情的教育,去轉移負向的情緒。
當他觀察到:我的情緒會影響到別人情緒的變化,這叫作「講理也談情」,就是同理心發展的重要階段。
同理心溝通法的三大重點:
1.命令、禁止要減少,轉換溝通會更好
不要凡事都對著孩子說「你要…」「你不可以…」,把「你」改成「我」。例如:「我覺得怎樣做,可能會更好!」、「我可以陪你一起努力看看!」
2.要教孩子尊重,先聽孩子把話說完
聽完孩子的完整表達,就算是歪理、就算是頂嘴,也等他講完後再修正他。等孩子又要反駁時,告訴他,爸爸媽媽已經先尊重他,他也應該相對的尊重。
3.從繪本、桌遊到生活,教孩子學習與理解
平常就要觀察並練習說出對他人的感覺及感受,如果孩子還不成熟,父母應該給予提示,選項中參雜理性及感性的答案,加倍鼓勵孩子的感性答案。
透過情緒桌遊訓練說出對他人的感覺,也練習聽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是提高EQ的快速方法。孩子EQ非天生,需要後天的培養及練習。
這個階段可以帶著孩子大量瞭解情緒,透過不同的管道,而不只是單純的說教,會讓孩子更可以理解及學習。
我很推薦用繪本故事的閱讀、桌遊遊戲的互動,讓孩子從情境中、遊戲中學到正向情緒,給孩子一個自我探索、成長的經驗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