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孩子愛生氣、愛尖叫的親子溝通術
因此孩子開始甚麼事情都想自己來,需要人家關心注意,但矛盾的是,剛萌芽的能力發展還沒有十分成熟,父母無形中也對孩子累績越來越多規矩及不允許做的事情。
也有一類孩子因為有弟弟妹妹一起來分享爸媽的關愛,讓孩子的情緒發展失衡,是這個年齡孩子大哭尖叫的原因!
親子溝通技巧1. 我是小幫手
可由家事著手,釋放家中簡單的家事給孩子幫忙,例如曬自己的小襪子、剝四季豆、洗洗水果等。另外,提高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與主動性也很重要!自己收玩具、穿脫鞋襪、吃飯…等等。
親子溝通技巧2. 別讓處處「不可以」囚禁了孩子的發展
甚麼都想自己來的孩子:「我要喝水,我要自己要倒水」,氣極敗壞的父母:「馬麻倒,你會倒出來又弄得全身濕,不可以這樣玩水!」
「不可以玩水」這件事,即刻成為孩子情緒爆炸的導火線!倒水這件事跟孩子手眼協調、手腕穩定度的能力有關,能力好了,自然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
那灑出來的水呢?建議父母可以往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好~你自己倒,但是灑出來的水要拿布擦乾喔!」不僅解除了孩子想表現卻處處碰壁的負面情緒,也提供孩子更多元學習處理難題的方法喔!
3.5歲―4.5歲:「挑戰權威」的尖叫
這個年齡孩子的心智發展正處「感同身受期」,也就是說孩子正發展簡單的同理心!若沒有很好的同理心,在情緒緊繃的時刻,就容易用尖叫的表達 「我不管,我就是要!」。
然而,這是需要嚴格建立兒童行為規範的時候,也是同理心培養的好時機,教師或家長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哭鬧尖叫行為的發生率!
親子溝通技巧1. 榮譽集點貼紙
獎勵孩子的正向行為,可以用孩子喜歡的貼紙、彈珠、印章等,讓好的情緒行為被強化、具體化的告訴孩子:「你可以收集到這麼多貼紙耶!表示你真的很棒,可以好好說、不生氣!」「你好貼心喔!都有幫馬麻想到」
親子溝通技巧2. 角色扮演~如果是你怎麼辦?
藉由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情緒經驗來幫助孩子思考;練習「設身處地」引導孩子站在不同角度解讀情緒,了解情緒產生的成因。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觀察或體會,讓孩子記憶更深刻!
另外,父母也可以適當操作幽默感,天馬行空的溝通方式搏君一笑,也讓喜歡挑戰權威的孩子可以卸下心防,自然地討論情緒行為的話題!
親愛的爸爸媽媽,了解孩子這些尖叫背後的原因,善用天才領袖的供給你的小方法,可以讓孩子減少尖叫行為,更可以讓您不成為抓狂父母唷!!
如果孩子孩子情緒發展,一直不是很穩定的話,一定會影響日後的學習力及人際關係,建議家長透過專業的評估,更了解孩子的情緒氣質,獲得更多的親子溝通術=>天才領袖分齡設計情緒EQ遊戲課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