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型坐姿,是2歲以上兒童足部殺手!
治本之道在於時時刻刻提醒孩子別再坐W型坐姿。因為這種錯誤的坐姿,容易造成骨骼變形。此外,孩子也需要多跑跑跳跳、運動,特別是下肢和軀幹方面的運動,這樣才有力氣。
否則,隨著孩子身高越高、體重越重,平衡、協調能力只會越來越不佳,跌倒甚至姿勢不良的情形也會變多。 除了留意孩子的坐姿,避免錯誤的W型坐姿外,平時可以透過遊戲,提升孩子的全身肌耐力。
●爬樓梯/斜坡
●減少推車使用,讓孩子自己走
●引導孩子坐在椅子上玩
●協助、鼓勵孩子變換正確坐姿
盤腿坐:雙腿向內彎曲、交叉坐姿,這是一開始寶寶練習坐時最鼓勵的坐姿。
半盤腿坐:一條腿伸直,一條腿向內彎曲。
環坐姿:坐在地上,雙腿的腳掌相對貼合,形成環狀。
V坐姿:雙腿向前伸,呈現V型的斜狀。
長坐姿:雙腿往前伸直,呈現平行狀。
側坐姿:先採取長坐姿,再將雙腿彎向同一邊。
以上6種坐姿可多鼓勵孩子輪流換坐,因為不同坐姿所鍛鍊的肌肉群不同
●相撲遊戲
爸媽和孩子面對面站著,手掌相對,用力推!玩的過程,爸媽適時提醒孩子,站穩雙腳。特別引導孩子去感受腿部是哪裡在用力?身體重心是在哪個部位?
爸媽不需用力推,只要用力承接孩子推來的力道,「演出」難分難捨的拉鋸戰就好。
●改善大腿骨內轉
1.讓小朋友平躺,兩腿打開後,從膝蓋處向床面壓下
2.盤腿坐
3.倒退走或向後跳
若發現孩子平常總是感覺懶懶的,容易累,走路時都拖著地走,導致鞋子前端磨損,或是總是駝背、喜歡躺著或趴著、有扁平足、席地而坐時不愛盤腿坐、會用雙手撐著地板、兩腿向前伸或採W型坐姿等情況,建議家長可帶孩子前往復健科了解孩子是否有肌肉張力不足需透過特定訓練來矯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