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的依附關係,決定3歲後的社會發展
時下流行的「早期教育」和「早期療育」不同;而那些「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想法乃是早教的毒藥。
五大感覺遊戲自由玩
該如何陪孩子玩,能讓他更健全的自然發展呢?跟0~5歲的幼寶寶玩,就是要能盡量開發孩子「感覺統合的五大基礎力」,最後並發展出寶寶本有的專注力。
.本體覺遊戲提升孩子運動協調
現代孩子平均提早在7個月就會爬了。而爬行中除了寶寶四肢接觸地板外,地板的反作用力也會反射回大腦神經,故爬行較多的孩子,日後長大在運動協調方面的能力較佳。
對活動力較旺盛的寶寶來說,爬行也有助於消耗他們過盛的精力和體力,感統能力相對也會比較平衡。
而爬行也可以幫寶寶設計得更有趣些。像是爬過疊高高的枕頭山、利用紙箱做山洞,給寶寶爬過山洞。
甚至利用大棉被,幫寶寶四肢整個包起來玩耍的感覺,將四肢五體稍微緊縮,類似回到媽媽子宮的感覺,這樣也能刺激寶寶關節肌肉與皮膚,既有觸覺,也有本體感覺的調整,也是刺激寶寶很有趣的小遊戲。
.前庭平衡覺遊戲讓孩子動作發展正常
前庭覺刺激,即是與速度、方向與搖晃有關的動作刺激。當然前提是,不會過份激烈搖晃的遊戲才算。
例如抱著較大的寶寶左傾右晃的玩,即是一種。甚至是利用大型被單裹成搖籃,讓寶寶睡在裡面,兩頭則由大人抓住輕輕搖盪,就像在公園盪鞦韆,也屬於刺激寶寶前庭覺的有趣遊戲。
1歲多的寶寶,可以開始玩溜滑梯,讓他去試試看溜下來的感覺,甚至是讓他坐在紙箱中,拖拉著寶寶前進等。另外,若是坐娃娃車,有時可故意推著車,和寶寶玩「忽快忽慢的速度遊戲」,寶寶會很開心。
刺激前庭覺的遊戲,能令肌肉張力、骨骼成長發展較佳,使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趨於正常範疇。
.聽覺遊戲讓孩子提升遊戲動機
若1歲的寶寶特別喜歡「破壞的」感覺時,就可以教玩「丟球遊戲」。
這時家長可幫寶寶準備一只紙箱或洗衣籃,甚至是家中淘汰的鍋子(通常平常越禁止寶寶的物品,他越喜歡),然後將球或積木投入容器,會出現碰撞的聲音反饋與刺激,這也會變成寶寶相當熱衷的遊戲。
但,前提還要父母可以讓寶寶玩出樂趣來,要讓他覺得這項遊戲很好玩喔,否則寶寶還是會熱衷以亂丟家中擺飾為樂的。
因此父母不要怕寶寶拿到東西愛亂丟,不妨乾脆幫他創造一個丟東西好玩遊戲,若怕擔心太吵,則不妨關起遊戲室的房門,帶寶寶一起大玩炒積木、丟球的趣味吧!
.觸覺遊戲讓孩子有好情緒
最愛玩的就是觸覺遊戲,利用小手去觸摸不同質感的東西,包括用手捏黏土、玩沙、玩土、玩小豆豆、抓食物吃等;而洗澡時也可玩玩海綿球、沐浴球等,使用軟硬不同、質地不同的小東西給寶寶捏抓。
這些好玩的觸覺遊戲,則能使孩子的情緒變好。
然而許多怕髒的家長,卻常禁止孩子四處探索的樂趣,但英國醫學研究曾指出,早期常玩沙土的孩子,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能有助孩子提昇免疫力。甚至研究發現,經常透過掌部練習觸覺的孩子,日後的情緒管理較好。
因為皮膚觸覺,正巧與大腦神經所管理情緒的位置是相同的。
.視覺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
0~1歲寶寶,在視覺的遊戲上可搭配聽覺的聲光玩具,尤其是當寶寶自己會把物品投進去,或按一下鈕則出現亮光及聲音的玩具,即是簡單的「因果」遊戲。
而當孩子1歲半起,可以玩形狀配對,比方說圓形積木,應放入圓形小孔,之後並讓孩子漸漸熟悉視覺的色彩對稱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