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談性教育,只教保護身體隱私,真的就夠了嗎?
鼓勵孩子欣賞、鼓勵孩子結交異性朋友、鼓勵孩子談戀愛,讓他知道你是開放的態度,父母才有機會引導他。高中不准談戀愛,考上大學再説。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又說還要念研究所,不要談戀愛,考上了再說。等孩子出了社會,都20多歲了,還是叫孩子多看看,不要急著就固定跟誰交往。最後,30多歲後,卻開始逼著結婚生子。我說,等等,他都還没修過戀愛學分,是要叫他挑青菜還是蘿蔔?
3、對孩子的標籤化
憂鬱症及精神情感疾病,其實在兒少發展上愈來愈常見,因為政府沒有非常重視兒少身心發展宣導,大家對這群孩子的批評從未斷過,早早貼了他們叛逆、挑戰、不受控等標籤。其實,連爸媽也不知道青少年因為大腦、荷爾蒙分泌都會改變,也面臨認知、價值觀重塑,會開始想「我要做出一些事來証明自己」、「我不想跟別人一樣」,於是在心理上,產生複雜又矛盾的情緒,此時更需要親情支持系統。
當我們在貼標籤,任意定義孩子的壞人格時,你以為孩子內心不知道,不會受影響?其實,5歲的孩子就知道,而且小學高年級後就會有「無能」的感覺產生,接著,自卑、低成就、低自信,就伴著孩子一生。所以,去教育一個孩子的內心重要,還是去教育一個孩子的行為重要,如果你看過我的直播,就知道未來努力的方向了!
4、性教育
看看課本上的性知識及自我保護,到底在教些什麼?社會及人心變遷這麼快,大家還在隱藏性教育的問題,不斷的在用保守的教育模式。還在只教「不能讓別人摸衣服遮著的地方」,孩子是一直停在5、6歳嗎?這些不該改革嗎?在看文章的父母,搞不好有大多數自己都搞不清楚,怎樣的行為算構成性騷擾。我們偉大的教育啊!
台灣的青少年,初嚐禁果的平均年齡,男生是15歲、女生是16歲,我們這個社會及教育,還在壓抑及閃避,這樣下去,誰去引導孩子,陪伴孩子,問題發生時,你覺得孩子能找誰呢?痛苦會來找這些不懂的孩子當宿主,因為這些孩子沒有抵抗力,青春就只能這樣被侵蝕!
教育要從小開始,你們知道為什麼我之前要提醒大家「教孩子不要做令人討厭的事」嗎?因為,除了在訓練孩子的自制力,也在教育孩子判斷,什麼是令人討厭的事。孩子沒有了這些能力及經驗,又怎麼保護自己呢?
希望各位不再那麼恐懼,而有一些方向,也希望母親們得到力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