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談性教育,只教保護身體隱私,真的就夠了嗎?
一位文學才女殞落,令人非常不捨。很多擔憂的父母湧入我的臉書發問,例如一位媽媽問:「很多孩子連性騷擾都不知道怎麼辦了,更何況是性侵?」讓我深覺這事件中,教育的重要性,跟各位談談我的想法。
1、升學主義
孩子身心變化最快的時期,就是國中、高中的青春期,無奈這個時期,社會及家庭灌輸給孩子的,除了念書,還是給我念書。升學主義讓孩子內在的聲音無法出來,孩子開始出現憂鬱、焦慮、挫敗的感覺,學業開始成為阻礙親子溝通的那道牆。不是說功課不重要,而是它不該是孩子的全部,大家開口閉口就是升學,孩子只能另外找到情感寄託的窗口,例如過度的偶像祟拜將更嚴重,然後我們再來禁止這些孩子,回到我們希望的軌道⋯⋯就這樣無限輪迴,接踵而來的窒息感,不久就有「我是一個廢物!」的念頭,你我都經歷過青春,何必讓我們的下一代又是如此?
該教導孩子的生活常規、情緒管理、待人處事、發展興趣、結交朋友…..等,這些絕對都比升學考試更重要!
2、戀愛學分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情竇初開,但對「愛情」跟「性」還是懵懂無知,但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卻對這個區塊不斷壓抑、制止、甚至是懲罰,只會讓他們更好奇及反彈。
曾經,一位國二男生的爸爸,請我跟他的孩子説,不要再喜歡班上某女生,這樣會影響到功課,而且才國中,那懂得什麼是愛。我搖搖頭跟父母說,他們世界有他們的愛,別急著用我們的標準去定義愛,這樣會讓他們更遠。我跟這孩子說,「我知道你很欣賞她,老師以前也欣賞過很多女生,不過,如果你要她也注意到你,讓自己的表現更好,可能也是一種方法。」隔了一學期後,這孩子變得愛運動、會主動念書、人緣也變好了,更重新看待他與欣賞女同學的關係,沒有讓父母擔心。
青少年談戀愛,你阻止他、你對他激烈反對,甚至情緒勒索「再給我跟他見面,我就跟你斷絕母女關係」,最後換來的還不是欺騙、隱瞞,然後,孩子們只能用不成熟的技巧去處理感情。你敢說,你都沒騙過你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