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湯匙技巧的發展
我認為一歲就該讓孩子有機會使用餐具吃飯,鼓勵而不強迫,用餐愉快,一歲半前湯匙用一用就換成用手都是正常的,因為技巧不好,有挫折容易累呀!而且用手碰觸食物,與食物親密接觸,會讓孩子不易挑食。
但到兩歲就該好好的練了,可以利用在平時多玩扮家家酒讓孩子學習,或者孩子都愛吃豆花、奶酪、布丁……等等,也都需要使用湯匙,吃水果用叉子練習,都是讓孩子學習使用餐具的好時機,不需要在用餐時間硬碰硬。
![]()
「孩子想拿湯匙自然就會拿了?」這句話我不認同,任何動作技巧都是需要練習的,熟練了當然用手吃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少,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嫌麻煩,可以在餐具的選擇上動些腦筋,吸引孩子。
不少的老師跟我反映,現在的孩子居然湯匙都用不好,已經中班了,舀個貢丸居然都舀不起來,吃飯還常常用手……。我想這是包括我在內的父母都該省思的,在接收教養新知時,也該注意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
》美國媽媽大推,亞馬遜近五顆星評價,讓孩子愛上吃飯的好幫手—->感覺統合動物學習夾
三、育嬰假結束前,一定要讓親餵的寶寶學會瓶餵?
不知道親餵的媽媽有沒有發現,當你要從親餵改成瓶餵時,都有一段陣痛期,尤其寶寶越大越困難。
育嬰假結束,以台灣而言,產假兩個月,再加上育嬰假六個月,恢復上班時,寶寶應該已經快八個月大,都已經吃副食品了,而且依照國健局建議,副食品一天至少吃2~3次,換言之,除非媽媽真的非常早出晚歸,要不然不在家的這段時間,寶寶沒喝到奶,而是用其他的食物替代也不成問題。
媽媽帶孩子已經夠辛苦了,本來親餵好好的,為了要上班了,擔心寶寶的分離焦慮,擔心寶寶吃飯問題,就開始要擠出母乳,強迫孩子學習瓶餵,站在寶寶的立場,不覺得怪嗎?「你明明就可以直接餵我,幹嘛一定要我吸這個怪東西呀!」結果寶寶不喝,媽媽又焦慮了……。
如果擔心寶寶的營養,我認為可以從先練習喝吸管水杯,媽媽不在家時,可以用吸管杯喝奶或其他豆奶類食物,來補充寶寶營養,其實寶寶在六七個月時,就可以開始練習用吸管囉!
![]()
萬一寶寶在媽咪去上班前都學不會吸管呢?其實真的要瓶餵,寶寶又不賞媽媽的臉時,何不媽媽消失,換個人餵試試,總之別為了這件事過度焦慮,大不了就是媽咪回家後多親餵幾次,不在家時多吃幾頓副食品,別為了「奶」這個過渡期食物,讓你和寶寶都不開心!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