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便祕有妙招,多管齊下不再擾
自從家裡有了小寶貝,媽媽就有操不完的心,所有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問題,我都經常被問到,最近遇到剛好又幾個便祕的孩子,再加上哥哥的孩子也是身受便祕困擾,營養基金會也發出一項調查,長期有便祕問題的孩子,身高會矮其他人3-6公分,所以便祕跟生長,看來有很大的關聯,所以爸媽都該了解這個健康的議題,讓幼兒在更好的生理狀態下成長!
寶貝真的便祕了嗎?
我們首先要了解寶貝的排便狀況
◎ 新生兒:
寶寶出生後第一次大便為胎便,為墨綠色黏便,2-3天後開始會轉黃褐色且糊狀糞便
◎ 母奶寶寶:
大便較稀水,次數多但每次量較少。母奶也因容易消化吸收,漸漸的有些寶寶會較多天才排便一次,甚至也14天或更久才大的,只要是軟便就屬正常。
◎ 配方奶寶寶:
大便屬軟硬,次數較母奶寶寶少且一次量較多。且大便顏色從黃至綠色都有,條狀至糊狀糞便都有,會因奶粉廠牌而有所不同。
◎ 吃副食品的寶寶:
糞便形狀會較還沒吃副食品前明顯成型,也會因餵食的食物種類而改變顏色外觀,臨床上這是寶貝容易便秘的第一個時間點。
◎ 2歲後的寶貝:
這時孩子應該完全是吃一般大人的食物,所以排便狀況應與一般成人相同,但常常宅在家裡的寶貝或是仍未適應幼稚園生活的寶貝,都是常常出現便秘問題的兩大族群。
便祕的定義 |
成人便祕在醫學上以一週次數少於三次來定義。但對於寶寶較無明確定義,一般認為寶寶便祕除了排便次數之外,主要會觀察排便性質,太硬或太稀都不好。像是只喝母奶的寶寶偶爾會有很多天才排便,但大便時不哭不鬧且是軟便則不算是便祕。有些孩子不論幾天排便一次,但常常大便時哭鬧,需很費力擠也不一定上的出來,且大便很乾硬,甚至帶血絲,就屬便祕。 |
兒童便祕的徵兆
便祕的徵兆不是只有多天才解便而已,孩子更要細心觀察,可能包含
1.大便經常成現顆粒狀或大便表面凹凸不平
2.孩子如廁總是超過10-15分鐘
3.解便時過度費力或困難(會害怕大便而有負面情緒)
寶貝便祕可能的原因
寶貝便祕原因常常與寶寶飲食習慣及本身的腸胃蠕動有關,
常見原因如下:(排除疾病造成原因)
1. 母奶奶量不足,哺餵完寶寶還是啼哭,體重不足且排尿和排便次數減少
2. 奶粉沖泡太濃或太淡,沒依照指示沖泡
3. 過度依賴配方奶,配方奶的鐵含量通常較高,會讓寶貝容易便秘,儘管配方奶通常會添加許多益生菌等,但對某些體質的孩子而言,效果未必佳。
4. 已吃副食品的寶寶,隨著副食品次數和份量增加,無適時的補充水分,記得,光靠喝配方奶補充水分是不行的。
5. 一歲以上較大寶寶,進食食物的種類過於侷限和偏食,如蛋白質食物過多、鐵含量高或中醫認為燥熱或較補的食物攝取過多、纖維質食物不吃等,排便需要三大要素,運動、纖維和水分,食物若打得太爛,纖維的含量就會不足,過度去除油脂,也會讓腸胃蠕動較不順暢。
6. 從小食量就很小且長期吃不好的孩子
7. 活動運動量不足,因此腸胃蠕動不佳,這是一兩歲以上孩子最常見的便秘原因之一。
8. 1歲以上的孩子無養成喝水習慣,特別是夏日活動量較大時,流汗較多卻無適時補充水分。
(下一頁繼續,改善孩子便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