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愛哭需要被磨練?
當我在台北的媽媽教室,正在教大家如何與嬰幼兒互動的同時,新竹卻發生這種令人傻眼的教育。有媽媽大半夜留言給我,請我分析並衛教,我只好忍住很想罵髒話的心情,把整段影片看完。我不是說可以從嬰兒哭聲,分析寶寶想說什麼,這位保母,以及教育你的單位,我請你們聽好來~
1.寶寶是尖叫大哭,頻率極高,表示他非常沒有安全感,極度恐懼。
2.寶寶一開始爬的時候,就發出求救訊號,到中段的時候,可能因為疼痛,停了一下。
3.他停下來的時候,抬頭看了一下大人,要確定一下目標,看看還有多遠,才能爬到有人救救我。
4.他還願意向前爬,表示他願意信任你,他用尖銳的哭聲叫你這個他還願意信任的人,不要再往後退了,你卻沒有聽出來(或保母刻意告訴自己,這是一種訓練,於是就收斂起同理心)。
5.寶寶中間加速,是因為懷疑自己前面爬得太慢,才不能被救(這時加速是更痛的,但生物有求生的本能,只好加速前進)
6.大人持續的往後退不抱他,孩子動作變慢並低頭,覺得自己已經爬不到被救,所以放棄,哭聲也呈現放棄被救的狀態,也因為實在太痛了,所以哭聲是有所變化的(對主要照顧者是絕望的)
7.我嚴重懷疑,保母是堅信”哭,不抱!不然就訓練不起來…”的育兒派別,我講過很多次了,這種偏激教養方式,會導致長大後,人格上的偏差。
新竹,是整個台灣生育率最高的縣市,我自己也好多親友的孩子在那,可是卻不斷的發生育兒上的問題,根本已經不是個案了。政府相關單位,是不是該徹底的檢討一下托育及幼教政策,以及保育人員的教育訓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我們育兒界的力量太小,都不足以讓上面的大官聽到,悲劇才一再發生?每一個孩子的誕生,都是爸媽的心肝寶貝,大家看完影片難道不心疼?我這裡的24萬父母,大家都出來說說話吧~
嬰兒爬石頭地大哭事件,我已經看不下去了,關於托育中心説,「父母同意,及這是一種訓練(感官?愛哭?)」的說法,我要再用6點抗議,給我聽好:
1、就算寶寶原本情緒不穩定,但你放下去天堂路,這招叫火上加油,不叫重新確定目標。
2、當我看到時的想法是,「你沒去努力找出一開始情緒壞的原因,一點都不理解嬰兒哭聲背後的意義」。
3、就算是爸媽叫你訓練的,你是拿過證照的人,說説看那一派教你這樣做?逃喀派?還是你只是在拿baby實驗?
4、為了讓寶寶感官多刺激?每個寶寶天生的敏感度都不同,所以你要看行為反應,調整活動的下一步,這要很用心的觀察。不是堅信某一種想法,或用曾經在誰身上成功的經驗,就要用同樣的標準,套到不同氣質的孩子身上。「因材施教」,本來就該從零歲開始。
5、你哄不停哭鬧,可能沒抓到寶寶真正的需求,別過度解讀孩子哭閙就是愛盧愛歡,從小就是要「ㄉㄧㄠ」一下的小孩。
6、哭,是一種沒有語言前的溝通語言,安撫,是每位保母必學的功課,50年前50年後都一樣。你們最好能説服我這個有2萬以上保母學生的老師。
這段時間,我一再波文,還是看不到公部門從基本教育的作為,充滿了應付性質的考試,充滿了應付性質的開罰,樹根如果是爛的,還期待開什麼花、結什麼果?最後,受到傷害的就是我們的下一代!
我還記得,公部門邀我去培訓在家保母,來信時寫「明年我們有編列時數,需要消耗掉,鐘奌微薄,800/hr,請見諒!」
我不是嫌錢少,如果你認識我,就知道我連義務公益活動也會去,只是我搖搖頭嘆氣,「上面的這麼不重視保母訓練,編列這種預算,投入這麼少資源;下面的只是一心要把年度時數排滿,是不是保母需要的,可能也沒什麼想法,只要能對上面交待就好。」從上到下爛到底,訓練出來的品質,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