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差,專注力及情緒控制就不好
前幾篇文章已經向各位家長介紹了,什麼是感覺統合(簡介感覺統合),以及感覺統合指的是那些感覺(感覺統合的七種感覺),想必大家對於感覺統合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了。
但是感覺統合對幼兒重要嗎?感覺統合的良莠會影響孩童的生活與學習嗎?本篇文章將帶領各位爸媽了解感覺統合對於幼兒的重要性。
感覺統合的重要性
感覺統合協助孩童認識自己、適應環境、調整學習力。學齡前的孩子,大腦就像一個感覺處理機器,透過感官,吸收大量資訊,藉由視覺、聽覺、動覺等各種感覺,幫助自己與周遭的人事物互動,並發展出適當的行為。
從寶寶談起,他們不太會表達、理解也有限,只能依賴一項項的感覺訊息來認識新事物!
例如:寶寶要認識一顆蘋果,他要用眼睛的「視覺」去看見蘋果的顏色,用鼻子的「嗅覺」去聞聞蘋果的香氣,用嘴巴的「觸覺」去咀嚼蘋果的脆度,用手拿起蘋果用「本體覺」感受它的重量…
透過各式各樣的「感覺」,在寶寶的大腦中留下痕跡,幫助大腦慢慢建立起連結,下一次,當他再嚐到這個水果甜甜脆脆的滋味時,大腦就會幫助他想起來「啊!這不就是蘋果嗎?」
感覺統合影響孩童的情緒控制能力
部分孩子對於感覺過度敏感,討厭被不小心碰到、討厭跑跳旋轉、怕光、怕高、怕吵,這些是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會進一步導致孩子情緒不穩、愛哭、動不動就生氣。
而對於感覺比較鈍感的孩子,也可能因為反應不足,為了想要尋求更強烈、更刺激的感覺,而造成活動量過大、坐不住、專注力不集中、衝動等情形,嚴重的可能導致過動症的產生。
感覺統合影響孩子的肢體運動協調
要能夠發展出協調、精準有效率的動作,感官(視覺/聽覺/動覺等)要正確的處理外來的刺激,大腦獲得正確的感覺資訊後,才有辦法精準無誤地對身體的各部位發號施令。
例如:當孩子想要把足球踢進球門裡,必須要先處理多項感覺訊息,如:球門有多寬、多遠?球有多重?地板有沒有傾斜?同時還要能有效率地運用這些感覺來策畫動作,如:要用什麼樣的姿勢踢?該要花多大的力氣?抬腿踢球的時候,身體其他部位要怎麼輔助出力,同時間另一隻腳要如何維持身體平衡?
若孩子無法正確地輸入、判讀這些感覺訊息,並加以計畫,便不可能順暢地做出踢球的動作,更遑論射門得分了!
因此,許多孩子動作笨拙、不協調、平衡感差常跌倒、運筆書寫差、生活自理需要小動作的項目差(如穿衣、扣釦子、拉拉鍊、綁鞋帶等),動作反應慢…等,都有可能是感覺統合不佳所造成的。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