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好的不學、學壞的,爸媽該怎麼教?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上了學後,往往好的不學,盡是學一些壞的回來?例如:
1、上學後,反而變得亂發脾氣
2、學同學罵髒話(或講不好聽的話)
3、開始說謊、騙人
4、學會動手打人
5、常敷衍爸媽交待的事
6、自己做錯還怪別人
7、對父母說話,愈來愈沒禮貌
8、模仿其他壞行為
這種「好的不學、學壞的」情況,其實蠻常見的,並不是孩子本性壞,而是他們正在透過行為來探索世界、表達情感,也可能孩子覺得「不好的行為」能更快速或有效獲得關注,或是測試父母的底線,總之,父母要理解其背後原因再來教!
為何孩子容易「學壞的」?爸媽必知孩子心理與溝通法
一、孩子為何愛學搗蛋?→想被注意,也在尋找認同
孩子模仿搗蛋行為,常是為了引人注意,或是模仿自己崇拜的對象。也有些孩子其實不懂得怎麼和別人互動,只覺得這樣「很好玩」,就跟著做了。
★父母可以這樣教:
1、讓他知道行為影響別人:溫和地指出他的行為會讓人不舒服,幫他從別人的角度思考。
2、提醒他模仿的非偶像:提醒孩子,那些「很酷」的行為不代表真的值得模仿,幫他建立正確價值觀。
3、教他更好的互動方式:與孩子一起練習如何和朋友相處、分享或邀請別人一起玩。
4、告訴他你喜歡守規矩的他:清楚地告訴他,「我喜歡你守規矩、懂得尊重別人的樣子」,讓他知道怎樣的表現也能得到關注與喜愛。
二、孩子為何學說髒話?→好奇、發洩、缺乏關心
髒話對孩子來說,有時只是一種「新鮮的詞語」,覺得好玩;有時則是發洩情緒的方式,甚至是因為感覺缺乏關心,用這種方式引起注意。
★父母可以這樣教:
1、嚴肅但不批判地談話:別只是責罵,而是找個安靜的時候跟他談談,了解他為什麼會說這些話。
2、解釋髒話的意義與影響:讓孩子知道這些詞語背後可能帶有攻擊或貶低的意味,會傷害人。
3、教他生氣正確的表達:教孩子在生氣或難過時可以怎麼說話,例如「我現在很生氣,我需要冷靜一下」。
4、增加親子聊天時間:有時孩子只是想被聽見,多和孩子聊天,讓他感受到被關心,自然就不需要用髒話來「刷存在感」。
三、孩子為何回家脾氣變壞?→其實是想被懂、被接納
孩子在外面壓抑情緒,回到家後才爆發;有時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時則是為了尋求認同,甚至出於一種「你是我最親的人,所以我才敢發脾氣」的依賴感。
★父母可以這樣教:
1、討論情緒失控的壞處:讓孩子知道情緒可以表達,但如果用錯方式,反而會讓人更難幫助他。
2、幫助孩子說出內心話:問他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或說「我感覺你今天心情不好,可以跟我聊聊嗎?」
3、善用自我行為評分表:可以運用下面圖表,讓孩子察覺自我行為,幫助他建立自我反思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