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控制欲太強」怎麼辦?4大教養心法是關鍵
5、6歲:證明自己的方法比較好
當孩到了5、6歲,對自己的能力更是清楚,再加上通常這年紀已經上學了,擴大的社交圈,無形中會增加了孩子的競爭感、自負與挑戰感,因此愛控制人的行為就會更明顯,他們開始會試圖想要主導事物進行方式,不再只是「不想被控制」,而是「想證明自己的方法更有效率」。大人要多認可孩子的努力,並以合作代替指令,像是:「你的主意很好耶!媽媽都沒有想到,我們先來試試看你的方法,再試試媽媽的方法,看看哪個更快完成!」
小學階段:希望被尊重,有自己的理由
孩子進入小學後,會希望自己是被尊重、被理解,當他們堅持己見時,往往是渴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並非單純愛管東管西,這時大人與其直接否定,不如先聽孩子怎麼說,再一起討論,像是:「你有你的想法,能不能跟我說說為什麼你這麼做?我們一起找個雙贏的方法。」
孩子「控制慾太強」怎麼辦?
1、要照他規定》暫停、傾聽、表達
當孩子堅持事情一定要照他的規定,只要不照他的順序進行就暴走,例如:媽媽準備好晚餐後,叫孩子先洗手來吃飯,孩子卻堅持要先排好車車,才要吃飯,如果步驟不對,他就不肯配合。這種情況下大人先別急著反駁,先傾聽孩子說說這樣做的理由,最後也告訴孩子大人的想法,這樣的回應方式會讓孩子感覺被理解,也能逐步引導他適應彈性與合作。
2、不能被改變》完整預告、獎勵選擇
孩子每天都堅持要穿藍色恐龍短袖上衣,一聽到「今天穿這件黃色長袖喔」,就會馬上翻臉大喊不要!只要改變他原本的安排,就會大崩潰。面對無法接受變化的孩子,要掌握兩大原則「完整預告」和「獎勵選擇」,提供孩子有限的選擇權,當他做出選擇時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她感受到控制感,大人可以說:「明天早上會比較冷,我們可能需要穿外套,媽媽會幫你準備兩件讓你可以自己選。」當孩子感受到「變動是可以預期的」、而且「我有選擇權」,就比較能接受彈性的安排。
3、都要自己來》賦予他可掌控的權力
有些控制欲很強的孩子,凡事都堅持要自己來做,不要別人幫忙,即使遇到困難也不願尋求幫助,像是明明袋子很重提不動,還是堅持要自己提,想證明自己做得到,當媽媽提出協助時,會堅持拒絕說要自己來,不准別人弄,如果大人強行介入幫忙,就會大哭鬧脾氣,這時建議大人可以提供可控的小任務,讓孩子擁有真正的主導權。
4、聽不進去》同理感覺、具體演練
很多時候不管大人怎麼說,孩子就是聽不進去,例如:孩子堅持要搭公車回奶奶家,否則就不走,無論爸媽怎麼說,就是一直說不要!孩子之所以「聽不進去」,多半是在情緒高點,無法接收任何訊息,大人要先做的不是講道理,而是要先同理孩子的感受,等他情緒冷靜下來時,再好好的溝通,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用扮演遊戲重現情境,透過「具體演練」引導孩子練習說出心裡的情緒和想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