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辦法等待,該怎麼教? 8原因與方法大公開
「媽媽,好久…媽媽,快點…媽媽…」小齊催促著。
「小齊,等媽媽洗完碗就幫你弄好嗎?」媽媽說。
「我不要,我就是要現在!」小齊開始唉叫了…
你們家中也有這種「不能等待的小齊」嗎?小齊媽媽說,小齊在幼稚園在才藝班都被誇獎很乖,但殊不知每次媽媽帶小齊出門都好有壓力,因為只要等待,小齊就會有情緒,連放學媽媽想跟老師說個兩句話都難,在家更誇張,沒立即滿足小齊,小齊甚至會摔東西。兇也兇過、罵過也罵過,也試過好好溝通道理,但小齊沒耐心、不能等的毛病始終沒改變…
「不能等小孩」常見的狀況有幾種:
1、個性很急,常常不能等
2、要人家馬上理他(不然就生氣)
3、做事沒耐心,會放棄不想做
4、一失敗(或做不好)就生氣
5、常常沒耐心等大人說完話
6、請他排隊或等待有困難
7、急著說自己想說的話
8、常常看到就急著出手去碰
9、常常在抱怨「還要多久?」
10、跟他說「等一下」他就不高興
孩子不能等8原因與教法
原因1、孩子不能等是因為沒有時間概念、度秒如年
▸教法:培養正確時間觀念
要練習預估時間可以利用計時器,親子一起猜猜看:10秒是多久?30秒是多久?1分鐘、2分鐘、5分鐘是多久?從遊戲中加強對時間的認識,也可以讓孩子從事件去推估時間,例如你覺得上廁所會花多少時間呢?買東西要花多長時間呢?善用手機計時,孩子會覺得很有趣。
原因2、孩子不能等是因為不會排解無聊,沒事就不知道要幹嘛,不會自己找事做
▸教法:不會排解無聊,就要練習沒事找事做
小孩最大的事就是玩,有創意的孩子很少喊無聊,所以無法等待的孩子要培養更多創意玩法。記得小時候玩過什麼打發時間的小遊戲嗎?忘了也沒關係,現在Google很方便,這些遊戲像文字接龍、猜數字或1A2B、終極密碼等都是可以不用工具的小遊戲,一個人的遊戲如猜時間、預測他的行動等,就像打真實電玩一樣,既是遊戲、又能培養心智解讀能力。
原因3、孩子不能等是因為即時享樂心態,有期待就要立即達成,欠缺延宕滿足能力
▸教法:總想即時享樂,就要練習延遲滿足
根據研究,延宕滿足的發展與大腦海馬迴(記憶中樞)及伏隔核(獎賞中樞)的連結有關,也就是說如果越能記住「延遲」後的好處,越能做到「等待」。因此希望孩子學會等待,除了獎勵等待,從短時間的等待時間外,還要經常複習等待的好處,例如有等待,不僅有誇獎、媽媽也會心情好,就容易有小驚喜也不容易被罵等。
原因4、孩子不能等是因為彈性差、難變通,一個念頭開啟就無法擱置先換另一個
▸教法:執著目標,不知變通,就要練認知彈性
所謂認知彈性,指的是人能依照情境轉化注意力、行為或思考的一種能力,在必須等待的情況,執著「我現在就要」不是解決現況的唯一方法,找樂子或先做下一步可能都是令自己開心或更有效率的方法,這種彈性平時就要練習才能讓孩子體會變通的好處,不少棋類或排列遊戲,都能培養「認知彈性」,如葡萄棋、井字棋、跳棋、象棋,圍棋、排七、撿紅點、大老二等。
(下一頁繼續看_孩子不能等的原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