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3個關鍵,教出「負責任」小孩
很多家長跟我說:「老師,我家的孩子超級沒有責任的,明明是他自己該做的事情,但每一天都等著人家去幫他做,我們也想訓練他、不提醒他,可是後來他還真的就不做他自己該做的事,這麼沒有責任感,到底是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凶呢?」
其實就算你很凶,也不一定能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因為要教出一個孩子責任感,有3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父母要給予孩子負責任的機會
分齡責任教育這樣做:
3歲的孩子就可以自己背小包包,自己顧好包包裡面的小東西,這就是給他負責任的機會。
4歲的孩子,就可以讓他自己把鞋子放在鞋櫃上面。
5歲的孩子,你可以給他一個小抽屜讓他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小東西。
6歲的孩子,你更可以請他當家裡面的小糾察隊,看看家裡面有誰把東西亂丟,這就是負責任的機會。
7-9歲的孩子,可以教孩子學習安排優先順序,練習列出「計畫表」,先做完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10-12歲的孩子,教自律,這年紀除了負責還要顧及他人感受,如當幹部又不傷友誼;也要學習生活的自理,如自行準備早餐,讓孩子有學習獨立的機會。
第二個關鍵:讓孩子去承擔後果
像很多的孩子常常都會忘記帶聯絡簿去學校,很多父母的做法就是自己罵一罵就算了,這樣子雖然有教訓到孩子,但是並沒有讓他承擔到忘記帶聯絡簿的後果,孩子一轉眼就忘了,下次還是故態復萌,父母怎麼講都沒用。
有些父母很擔心小孩去學校被老師罵,所以都幫孩子準備好書包,其實這樣反而會減少他學習的機會,所以父母可以試試不提醒孩子,就讓他忘記沒有帶,實際去接受班規的處罰,這樣他才會有切身感受,下次才會更注意。
第三個關鍵:鼓勵孩子的主動
我們常常處罰被動的孩子,但是孩子們其實更需要「被獎勵」。
主動跟被動的概念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太抽象的,所以父母要將這概念更加具體化,跟好情緒做連結,例如當孩子主動記得某些事:「我今天要穿運動服哦!」「明天我要帶笛子!」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大大的獎勵、告訴他很棒都有自己記得,孩子才會意識到「哦 ~原來這是主動。」然後記住被誇獎的好心情,就會培養越來越主動、負責任的習慣。
爸媽要知道,責任感從3歲就可以培養,每個孩子都可以培養出責任感,但前提是大人要給他們負責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