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收起厚速共,今天別破功!
今天4/30是「國際不打小孩日」,爸媽們,你今天不小心動手了嗎?
「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最早是由美國一個民間組織在1998年發起,藉由各種活動,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它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俗稱「打屁股」,所以也有將中文譯為「無巴掌日」或「拒絕體罰日」。
原本只在美國境內推廣,很快地便在世界各地發酵,包括臺灣、香港、肯亞、喀麥隆、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都起而響應。這個節日的主要精神是「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不只希望家長在4/30這天不要體罰孩子,更希望他們學到正面管教方法,永遠不體罰。
8個不能打小孩的理由
很多人會說:我們還不是這樣被打到大的!但「打」真的不是讓孩子學到紀律的有效方式!「打」直接產生的是生氣、怨恨,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1. 你打他,等於在告訴他,「生氣時可以打人」。
2. 你打他,同時也傷害了他的自尊心。
3. 你打他,會降低他對你的信任。
4. 你打他,孩子更無法冷靜下來聽你說。
5. 你打他,孩子只會更巧妙掩飾犯罪,而不是改正。
6. 你打他,久了會讓孩子產生反社會行為。
7. 常被打的孩子,智力可能因此受損。
8. 長期被打的孩子,容易產生精神心理問題。
8個轉念練習,做個不生氣的父母
其實不打小孩日的精神就是,你忍住一次不動手,你就會發現小孩其實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教,但是的確不容易,因為孩子往往是「你花了耐心他還是不會聽」,給大家幾個不生氣的方法:
1、當孩子激怒你的時候,不要一直想他是故意的,你越這樣想,你會越生氣。
2、不要覺得孩子每次都這樣,孩子每次犯錯都有他背後的原因,反正要告訴自己「他不是每次都這樣!」
3、多看看孩子也有進步的地方。
4、教到很累很無助的時候,要去聽聽看別人的意見(也可以問我),當局者迷,有時候有我們自己沒有看到的地方。
5、不要一直告訴自己「我生的!我生的!」,這樣反而容易壓抑自己,最後就會爆炸。
6、教到很生氣的時候,就要先遠離孩子一下,不要急於一時半刻教會他。
7、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我已經在生氣了!」,因為很多孩子並不懂,所以會繼續激怒大人。
8、我們常常有很多自己的壓力沒有處理,就去處理小孩,大人也要好好的照顧自己的情緒。
爸媽正向教養8行為
►爸媽能積極理解孩子想法與觀點,孩子會從爸媽身上學到同理的能力。
►爸媽能先調整好自己情緒再回應孩子,孩子會從爸媽身上學到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
►爸媽能找出孩子優點並予以鼓勵,孩子會學到勇於挑戰的能力。
►爸媽能回應孩子並理性溝通,孩子會從爸媽身上學到有效溝通的能力。
►爸媽能專注且樂於與孩子互動,孩子會從爸媽身上學到正確的與人互動社交力。
►爸媽能正視教養困境,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孩子會從爸媽身上學到主動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爸媽能依孩子的年齡訂立適當規範,孩子會從爸媽身上學到是非區辨、冷靜判斷。
►爸媽能理解教養是需要不斷學習及變通,有利孩子發展自我學習的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