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左撇子孩子改右手,影響發展及自信心!
最近一個孩子來評估,媽媽反應,字寫不好,連圖也畫不好。我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在幼兒時期,是個用左手學習的孩子,但老人家覺得這樣不行,一直灌輸孩子「左手是壞手」,要用右手拿東西拿湯匙才行,也提醒爸媽一定要把孩子改成右手操作,不然未來老師沒辦法教他。這孩子從中班開始被改右手,嚴重不協調,畫畫都無法畫好,到了大班,畫線的作業也不太行,直到小一,出現了寫字困難。
我問孩子:「你用右手寫字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困難?」孩子很委屈的説:「我好爛!我都不會~」天啊!孩子,不是你好爛,而是大人不該改你天生的慣用手,讓你連自信心都沒了~
這世界上,有5%-10%的孩子是左撇子,硬改成右手,真的會影響到他們的發展,看看這篇討論吧
孩子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
看到一歲多的孩子吃飯用左手拿湯匙、用左手拿水果吃,你是否就擔心他是個左撇子?而急忙請孩子用右手拿呢?
左慣用手到底要不要改?甚麼時候改?孩子上小學才被老師告知應該是左撇子,我要讓他糾正回來嗎?
我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左撇子?慣用手到底甚麼時候才確定?我不會教左撇子的孩子使用剪刀、寫字,怎麼辦?以下我們將為各位家長一一解答~
首先要釐清的是,慣用手不是像我們一般所認知的,只分為左或右撇子,在發展上我們會分為:
★右或左慣用手:
非常明顯的只偏用右手或左手,而這一隻手使用時的表現也明顯優於另一隻手,代表慣用手已經建立。
★未建立慣用手:
在不同活動中兩手會換來換去使用,這通常代表孩子的慣用手還在發展階段,未建立。
★混淆的慣用手:
成人或大一點的兒童表現出像「未建立慣用手」的樣子時,我們會稱為慣用手混淆。
★改過的慣用手:
當孩子先天是左撇子,但卻學習用右手來書寫畫畫時,我們稱為慣用手被改過。
★病理的慣用手:
因為出生前後的損傷,而導致偏好使用的手能力卻較另一側弱,我們稱後天能力較佳的手,為病理因素造成的慣用手。
★雙手靈巧:
兩手使用起來表現均相當好,沒有差異,這樣的人相當少,通常是經過大量練習。
左撇子在這個社會大約占了5~10%,而有七成以上是右撇子,但卻有兩成多的人是慣用手混淆的,只有約0.3%是雙手靈巧型。
以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最擔心的其實是慣用手混淆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通常會在感覺統合、日常生活或課業學習上出現問題。
►推薦閱讀:左撇子小孩VS右撇子爸媽,該怎麼教呢?
孩子的慣用手何時建立?
孩子在剛出生時,對他而言兩隻手是分開的,左歸左、右歸右,甚至左右兩邊像不同的世界般,沒有交集。
直到4~6個月,孩子開始會雙手握在一起玩,共同在身體中線抓著奶嘴或玩偶吃,左右兩側才開始有了交集,接著慢慢的孩子會出現跨過身體中線去拿對側物品的動作(例如右手去拿左邊的玩具),這也代表著孩子的大腦橋梁—胼胝體開始在發展了。
到了一歲半左右,孩子雖然還是喜歡用一隻手去拿或操作玩具,但是已經有偏好用某一隻手,到了兩歲,就有慣用手的雛形出現,會兩手同時操作,但一手為主一手為輔,例如吃飯一手拿湯匙一手扶碗。
到了三到四歲,慣用手會更加明確,直到6~9歲就會完全定型。所以在一兩歲的時候,就讓孩子自由去使用他的雙手,可以提醒孩子用用右手,但不強迫只用右手,孩子自己會發現哪一隻手使用起來較順,找到他的優勢手的。
慣用手的發展只是「習慣」嗎?
慣用手的發展絕對不是因為一種動作的偏好,而成為習慣的使用某一側手,而是腦部神經網絡發展而形成的,這樣的網絡發展是受下列四大因素的共同影響:
1.神經解剖與生理的發展:
我們的大腦可以分為左右兩大半球,兩大半球各司其職,也互相溝通,一般而言左大腦主要控制右半邊肢體,右大腦主要控制左半邊肢體。
兩大腦需要有一座橋梁—胼胝體,有這座橋梁兩邊的大腦才能有效運作,其中一側大腦會逐漸發展成為較優勢腦,就像是班長一樣,兩邊大腦才不會打架,這就是「大腦側化」,通常慣用右手的人左側大腦也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