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說越故意! 挑戰大人底線是什麼心理?
面對「孩子愈説愈故意」,叫他不要倒玩具,他就故意整桶倒出來。其實孩子「愈説愈故意」是有原因的,一起來看該怎麼教~
孩子越說越故意!10大行為
1、叫他不要做他偏要去做
2、愛挑戰大人的底線
3、明知道不行卻故意去做
4、被處罰過但下次還是照做
5、兇也沒用 好好說也沒用
6、故意做完還會看大人反應
7、一定要人家很兇才要怕
8、不願意聽大人的建議
9、一直在提醒同一件事
10、問他為什麼故意?都說不知道
原因1: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1歲、2歲、5歲
有時候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因此會故意做一些行為來吸引眼球。這類孩子可能會故意做一些對別人不利的事情,或說出對方不喜歡聽的話,目的是引起互動。他們渴望與他人互動,但方式可能不當,或者他們希望得到的正面注意不夠,因此才會選擇負面的方式。
冷處理/轉移注意力,教正確表達: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選擇不理會或冷靜處理這些行為,同時教導孩子正確的社交技巧,要避免過度反應,不給予孩子期望的關注反應。而是可以詢問孩子的真實需求,並鼓勵他們以正面的方式表達。同時,父母也可以主動提供其他方式讓孩子得到注意,或者與孩子進行互動,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與衝動缺乏思考型的孩子一樣,這類孩子也有內在的需求,僅僅是限制和命令是無法解決問題的,給予孩子適當的機會滿足他們的需求,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原因2:衝動控制差、想做就做
》2歲、3歲、4歲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是出於「衝動」,他們沒有停下來思考後果就做出了行動。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控制力還未發展完全,或是他們缺乏思考的習慣,這類孩子動手比動腦快,即使提醒也未必有效,因為一旦看到「刺激物」,就會衝動行事。
教先觀察再動手,獎勵等待:
這類孩子需要加強各種的抑制控制能力,針對常出錯的情境刻意練習。大人可以透過教導「心像練習」引導孩子在腦海中描繪情景,讓他們想像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出適當的反應,幫助孩子訓練自己的控制力,並適當獎勵孩子能夠等待的行為,多多鼓勵他們在行動前先停下來思考。
(下一頁繼續看原因3:覺得好奇或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