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團體中老是狀況外?小心可能是心智解讀能力出問題
四歲多的小智,上學兩個月了,卻仍經常狀況外,同學們都發現老師表情變嚴肅了,還在那邊嘻皮笑臉;活動時間到,要收拾了,還在那邊玩……。其實小智算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在團體裡,進入狀況時,專注力和學習能力都不錯,因此老師也很疑惑,為何小智常會狀況外?
孩子狀況外,有可能是心智解讀能力發展慢!
所謂心智解讀(Theory of Mind),指的是能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甚至感同身受,以往討論心智能力,都會與自閉症有關,但現在的研究發現,其實語言發展障礙、注意力缺損過動症、頭部外傷、有行為及精神方面問題……等,也都會有心智解讀能力不足的狀況。
妳以為心智解讀不好、狀況外(用現代用語來說就是白目),只會影響到社交溝通?不,他還會影響:
(一)象徵性遊戲的發展
假扮遊戲需要同時處理兩種想法,例如,我要假扮成老師,我就要做或說話像個老師,讓別人看來覺得我是個老師,因此如果心智解讀能力不好的孩子,和同儕進行假扮遊戲時,就常會無法參與。
(二)說謊
乍聽之下,這樣很好呀!本來就不應該說謊,但其實在社會上「走跳」,善意的謊言有時是需要的,妳說出來的話不能讓別人感到不舒服或傷人,然而心智解讀能力不佳的孩子,就無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而改變自己的說話。
(三)閱讀理解
去推敲主角的意圖或需求,或者是作者的想法以及想要傳達的是甚麼,這都需要心智解讀的能力,可以去看一下那些閱讀測驗有困難的孩子,或者是數學應用問題常看不懂的孩子,它們的心智解讀能力通常也需要加強。
(四)敘述故事的能力
敘述重點是要讓對方能夠理解,所以我們在敘述時腦袋也會不斷考量對方聽完後的想法可能是甚麼,是否跟我想傳達的是一樣,常見的另一種狀況就是教學,心智解讀能力好的人也比較會教人,因為他能揣測對方的想法,用適合的方法去溝通。
(下一頁繼續看:訓練”狀況外小孩”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