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的語言發展警訊:爸媽必學的「對話式閱讀」法
快五歲的霖霖,個性溫吞,不善言辭,但學習能力佳。爸爸媽媽常常覺得奇怪,這麼聰明的孩子,怎麼每次問他問題都愛說不知道,或是都簡單幾個字就回答完畢。遇到親朋好友甚至是其他小朋友跟他說話,也總是害羞地躲在媽媽身邊。
孩子表達能力不佳,影響團體生活與社交表現
仔細觀察霖霖後發現,他在敘述事情的時候總是很片段式,讓人聽了覺得沒頭沒尾的,更常常漏了許多細節,需要熟悉他的大人來幫忙他拼湊成一段文字,他才來修正是否跟他要表達得一致。
孩子的表達能力不佳,上幼稚園後讓人尤其擔心,因為在學校受了委屈回家也說得不清不楚的,難以釐清事實,甚至在社交上也會受到阻礙,進而影響在團體中的自信心。
一般來說,五歲孩子的語句發展是成熟且接近大人的,能應對日常生活的對話,並能將事情與經驗做聯繫,連貫地覆述複雜的故事,所以當五歲以後的孩子出現以下情況時,就要注意了:
(1)句子仍常有明顯錯誤
例如:「你、我、他」還是會搞錯,或者是「幫我"開"水壺」說成「幫我"用"水壺」。
(2)說話句子仍有不正常節律、速度或語調
例如:因有些詞彙提取慢,想很久才會回應,或說話有奇怪的語調。
(3)說話語音仍帶有許多省略、替代或歪曲的現象
例如:「留ㄌ一ㄡˊ下」說成「牛ㄋ一ㄡˊ下」,或「咳ㄎㄜˊ嗽」說成「ㄜˊ嗽」。
研究:口語表達能力越強,未來成就越高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提出除了學習如何閱讀、算數能力之外,「口語表達」同樣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美國史丹佛研究中心調查發現,一個人一生所賺的錢,只有12.5%來自知識,其餘高達87.5%來自人際溝通和表達力。
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數理、邏輯能力也相對提升。所以,口語表達能力完整的孩子,在未來職涯發展上機會較多,也更有競爭力。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好,該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多設計遊戲,讓孩子有發言的機會。例如玩假扮遊戲,讓孩子擔任小隊長的職務,和孩子討論擔任小隊長有哪些工作內容,怎麼用合宜的方式來和組員協調。小隊長可以主動去邀請同學擔任他的隊員、小隊長必須在遊戲過程中提醒他的隊員重要細節等等,在這些過程中練習一些社交句型的使用及問題解決技巧。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