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小孩用錯情緒字眼,小心越罵越壞!
罵孩子,在教養的過程中一定避免不了,但千萬別罵錯了字眼。
因為在管教當下,父母太多的情緒,不但不能好好分析孩子的問題行為,也沒辦法擬出好的教養方法,更糟的是傷了孩子的心理,傷了親子關係!
父母不具體的氣話,孩子長大沒自信
父母都會駡小孩,我也會,但如果教孩子時,駡的常是一些不具體的語言,如「你真的很壞」、「沒有小孩像你這樣」⋯⋯⋯,這種不針對行為來引導的氣話愈多,會讓孩子長大變得沒自信。
1.你怎麼這麼壞=>會讓孩子長大更叛逆
2.為何別人都會而你不會=>會讓孩子自卑及沒自信
3.你真的很愛哭=>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有分離焦慮
4.啞巴嗎?都不會叫人=>會讓孩子的社交更退縮,跟人有距離感
5.再不睡,我叫妖怪來把你抓走=>會讓孩子變敏感,怕東怕西的情形會變多
家長面對孩子無理生氣時的正確回應方法
教訓孩子的語言要具體,不然真的越罵越壞!
心理行為研究發現,當你的教養充滿著罵孩子「壞小孩」、「你真不受教」,而沒試著用方法讓他懂他做錯什麼,沒用穩定的情緒教他,這一群常無理生氣的孩子,真的會被罵到越變越壞或越來越沒有自信!
5種家長面對孩子無理生氣的回饋及做法,你一定要知道:
1.避免情緒化語言
不要說「你這個壞孩子」「再哭,我就把你丟掉」…等。常用負面語言會扼殺孩自尊心、安全感。
2.用回饋取代賄賂
當孩子說出感受時,請立即給予正向的回饋。
3.以渲洩代替禁止
引導孩子渲洩自己情緒。或轉移孩子的的注意力,讓孩子別陷在無理的情緒中。
4.不離開犯錯焦點
針對孩子「當下」的問題處理,不翻舊帳。
5.傾聽孩子的理由
給予空間、時間,爸媽只當傾聽者,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
管教孩子的時候,把握很重要的一個原則:不要有情緒性的語言!就算孩子要接受處罰,也是因為他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因為他惹你生氣而處罰他。
我在書中提到,不要講出你做不到的處罰,與其用「你再不乖就把你丟掉」這種沒效果的恐嚇性語言,還不如實際一點,直接警告他說:「你再不聽話,等一下就不能看卡通!」或是:「你再不吃飯,我就要把你的戰鬥陀螺沒收!」這種看起來比較輕的處罰,在孩子心中反而是比較嚴重而有效的,因為那才是他有感覺的處罰。
但是你可能會說,要是真的把孩子的玩具沒收,孩子卻鬧得更大、哭得更兇,怎麼辦呢?難道要索性還給他嗎?當然不是!孩子如果哭鬧得更厲害,表示把他玩具沒收這招是有效的;這時候,你不要理他,要是他再鬧,就再沒收他第二顆。可是他還是會想挑戰測試你的底線到底在哪裡,你會不會,敢不敢真的去執行?只要你堅持下去,不要只罰一次,不要看他更鬧,你就退讓,第二次、第三次都一樣,孩子就知道你是玩真的,這樣,你就成功了。
當你執行處罰,而孩子卻因此哭鬧得更厲害的時候,你最好趕快離開現場,不要跟孩子處在同一空間裡,因為孩子知道父母終究會心疼、心軟而讓步,就被他看破手腳,很快破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