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以下幼兒看電視,小心視頻缺損效應
所謂視頻缺損(video deficit),指的是30個月以下幼兒,從2D媒體視頻轉移到真實世界學習應用是有困難的,簡單來說就是他們不能理解螢幕中發生的事,與真實世界中發生的事,彼此的關聯。
在系列研究中,研究者將兩歲的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透過窗戶看一個大人在隔壁房間中把物品藏起來,而另一組幼兒則是透過螢幕看同一件事情,結果發現,透過窗戶看的那組幼兒,很容易就找到藏起來的物品,但透過螢幕的那組,就非常困難,這樣的現象就被學者稱為「視頻缺損效應」。
不同年齡的螢幕使用限制
為何會有視頻缺損效應呢?學者認為可能和嬰幼兒缺乏象徵性思維、注意力控制不成熟、及缺乏記憶彈性,導致孩子不能有效地將從2D視頻中學到的知識,成功應用到3D的現實世界中。
再加上過去有不少研究發現,3歲以下的幼兒如果接觸太多的螢幕,就算是高品質節目,在上了小學之後,有注意力、記憶力和閱讀困難的比例比較高,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才會明定,2歲以下嬰幼兒應該禁止接觸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等螢幕。
「真人的互動」才是嬰幼兒學習的關鍵,美國兒科醫學會將視訊是為高品質的互動之一,因此接受18~24個月的幼兒可以有螢幕視訊的時間。
孩子到多大才適合用視頻來學習呢?根據研究,2歲~2歲半視頻缺損效應會逐漸減少,2.5歲~4.5歲的孩子,才比較適合利用互動式的視頻來讓孩子學習。2到5歲的學齡前兒童,建議一天的螢幕時間不超過1小時,而且需選擇高品質的節目,並由家長陪同觀看,一同討論。
而6~12歲兒童,則建議一天的螢幕時間不超過2小時,除了家長還是需要過濾節目品質外,為了眼睛健康,建議要有20-20-20的原則,也就是每看20分鐘的螢幕,要看遠20 feet(6公尺)至少20秒。
另外,爸爸媽媽在孩童身邊時,也應該要減少螢幕的使用,這樣才能:
1.減少3C對孩子的誘惑。
2.樹立良好螢幕使用習慣。
3.有更多時間與孩子互動。
4.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而居家也一定要有螢幕控管規定,包括:
1.家裡要有”無螢幕區”,包括餐桌和孩子的床
2.吃飯時間關掉螢幕
3.爸媽要清楚孩子使用螢幕的內容或軟體
4.提供足夠的非螢幕用品,包括教具、玩具、桌遊或書
5.遵守節目分級收看原則
6.每天有一小時的大肢體戶外活動,才能看螢幕
最後就是要爸爸媽媽與孩子都應該要了解,接觸過多螢幕會帶來的壞處:
1.高品質的親子互動時間會減少
2.會讓人睡不好,不易入睡,也不易起床。
3.會影響溝通表達能力。
4.會影響人際社交能力。
5.會影響情緒控制力,例如變得比較焦躁、粗魯、衝動等。
6.會影響大腦學習力,例如記憶差、易分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