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拖拉拉」怎麼教?最新ATMP生活訓練法
T 時間管理力 Time management
專心做20分鐘,給讚美
「時間」是一個篇抽象的概念,孩子大班就該練時間管理能力,從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積對時間長短的掌控,很多孩子上了小學還不清楚10分鐘是多久,時間概念很差。
★訓練方式:
把時間「具體化」
可以告訴孩子專心寫作業20分鐘後,會讓你休息,接著將時間長度概念具體化,可以說20分鐘就是我們玩一場暴走小怪獸桌遊的時間呀,而不是讓孩子聽到20分鐘就覺得自己沒辦法做到,孩子成功專注20分鐘後,爸媽們別忘了給予稱讚。再來要教孩子「時間分配」,每一科作業預計完成的時間,如果孩子覺得他時間很夠的話,就請他把時間分配說出來給你聽,他就會發現他自己的漏洞了,從日常生活培養孩子時間管理力。
M 少了學習動機 Motivation
把工作拆解成1/3,容易達成目標
習慣拖拖拉拉的孩子,每一天都被念、被罵、被吼叫,媽媽也不願意這樣,孩子也會非常沒有成就感,當一個孩子沒有成就感的時候,會消磨掉孩子學習的動機,覺得自己做不到,就不去做了,放學回家後,就想先玩玩具,為甚麼會這樣呢?原因就在於他覺得玩這件事情他可以有成就感,而作業對他而言是困難的、是挫敗的。孩子有個習慣,他們的世界通常二分法,做完的沒做完(其實有時候是我們大人教的)。另外,讓孩子可以成功是非常重要,舉寫字這件事來講:如果孩子的手指協調度不夠,運筆及閱讀能力有問題,那每天寫出來的東西都很醜,都要一直被改,累積的太多種挫折經驗的時候,就會讓孩子在寫功課這件事情更會拖。
★訓練方式:
給予「讚美與獎勵」
跟孩子說如果早一點寫完,就會有更多自己玩的時間,設定獎勵制度,讓他有目標可以去完成,鼓勵孩子有動力去學習。另外,還可以給予孩子正向的讚美,「你很棒」、「有比昨天更進步喔」都可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信心。
P 優先順序規劃力 Prioritization
代辦的清單要排順序
很多孩子不知道優先順序的規劃力,回家之後不知道要先做哪一件事,很多時候都是依家長每天在吼的順序,而不是孩子可以自己記住的順序,這是一天兩天沒有辦法練起來的,但堅持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就會看到成效,孩子要練習把要做的事情「說出來」、不能想到什麼做什麼,這樣生活容易亂七八糟、拖拖拉拉。
★訓練方式:
親子共同規劃時間
開始跟孩子討論回家之後的優先順序是什麼,包括寫功課的時候也會有順序,先寫動腦的因為多動腦,會開始提高孩子的大腦警醒度,但如果先寫需要一直重複的作業(國字練習本)時 ,就把孩子的專注力消耗掉了以後,後面需要動腦的作業,就會比較難完成,另外要注意要有休息時間,一個小一的孩子的專注力大概40分鐘左右,如果沒有適度中場休息,作業可能會愈寫愈亂。
我們要教孩子把焦點放在過程,不是完全放在結果。例如:我要做完全部的是我才會感到開心。這絕對是錯的已經是拖拖拉拉的孩子,我們要教他觀察自己,我已經跨出第一步就值得開心,我今天比昨天還要好就值得開心。這不是讓孩子更軟爛,而是要他們把焦點放在自己的進步,他們的焦點不對,就會日積月累的一直拖拖拉拉,越來越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