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拖拉拉」怎麼教?最新ATMP生活訓練法
收到許多爸媽反應小孩很會拖,事情明明可以很快做完,但是都要三催四請,被駡了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做,每天就是拖拖拉拉,不僅如此父母念個幾句講,孩子回應的態度和回話的口氣都很差,為孩子著想,卻還要被擺臉色,當父母真的好難~
先來看看常見的「愛拖」狀況
1、明明可以很快做完,卻老是很愛拖或不想做
2、都要人家盯著或陪著才有辦法做事
3、要人家提醒接下要去做什麼
4、很沒有時間的觀念,都辯解自己來得及
5、事情都要拖到最後一刻
6、做事情很沒有效率
7、寫功課時常常摸東摸西
8、回家後好像都沒有動力做事情
9、很被動,要父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10、不願意改正然後就浪費更多時間,也常常覺得自己這樣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改?
小孩「拖拖拉拉」5原因
原因1、限制及命令語氣太多》過多的限制破壞內在動機
原因2、失敗的無助感》一直達不到目標就拖拖拉拉
原因3、沒有時間觀念》缺乏估算時間能力,會覺得自己都來得及
原因4、外在吸引》注意力被吸引走,該做的事就會拖
原因5、大腦超限理論》當大腦累了,或產生厭煩的感覺,行為就會開始拖拖拉拉
解決拖拖拉拉,ATMP生活訓練法
A 大腦警醒度差 Arousal level
提升大腦警醒度,加強工作效率
早上有些孩子起床的時候,是神采奕奕的,但也有些孩子起來的時候,是無精打采的,只是單純要上學而無精打采嗎?是錯的,根據小一的老師觀察很多孩子到了9點半10點,依舊沒有清醒,這就是大腦警醒度差,大腦尚未醒過來,這時要孩子做甚麼事,都會注意力不集中,記不起來,懶懶散散,學習成效也就不好,提升大腦警醒度,學習效率自然會提升。
★訓練方式:
多「咀嚼」增加大腦的連結
放學回家以後可以先給孩子吃硬一點的東西,例如:芭樂、玉米,可以增加28%大腦的血流量,再開始寫作業,可以增加孩子專注力。
(下一頁繼續看ATMP生活訓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