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3大情緒叛逆期,這樣引導最有效
孩子會這樣是因為這些原因:
1.孩子思考變得比較獨立,這是件好事,一個孩子若是什麼話都聽,不見得是一個愛思考孩子。
2.學到的知識變得很多,整合的能力也越來越好,上了小學的以後,作業開始出現「選擇題」,孩子的人生也應該要有選擇題,而不是只有標準答案,聽起來其實都不壞,但是很多的父母卻不瞭解。
3.孩子想跟父母撒嬌,有些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撒嬌的行為很尷尬,所以最後用錯了方法,導致情緒非常多。
3大溝通方法:
1.父母協助孩子制定計畫,而不是全部都幫他制定好,因為孩子想得到適當的尊重。
2.告訴孩子「原因」,不要只告訴他結果,譬如說「不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寫功課,因為你一邊看電視的時候寫出來的字,你自己看看,跟你沒有看電視有什麼差別」,這個是告訴他原因。
3.千萬不要做出不好的示範,父母的身教很重要,如果告訴孩要子少吃零食,父母卻一天到晚在偷吃零食,被孩子發現後,保證這個年紀的小朋友,一定會非常愛頂嘴。
第三個叛逆時期:11-14歲衝突叛逆期
這時期的孩子不愛跟父母講話,覺得父母很囉嗦,認為朋友比父母還要更重要,總覺得父母是不信任,常常把父母的關心曲解成監督。
青春期必須要知道的原因:
1. 身體的荷爾蒙在改變,所以讓孩子變得很衝動,就是想要頂嘴。
2. 孩子覺得父母老古板,認為自己懂得比父母多,或是認為父母跟不上世代,不了解自己。
3.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卻不受父母尊重,所以也不尊重父母。
4. 很多孩子會說,老師我們不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把我們當孩子看待。
3大溝通法:
1.不一定要用講的來溝通,換一種溝通的方式,譬如說用寫字條,父母可以透過Line與孩子溝通,保持一點距離,對雙方親子關係是好的。
2.在講話時,少用「懷疑」的語氣,例如爸媽常說,你是不是考得很差才不敢拿出來給我,你是不是交了壞朋友,你是不是什麼什麼時候,這個一定要避免。
3.父母要學習「等待」,面對父母的問話,孩子不會馬上就想說,溫暖的語言叫做「你想說的時候再跟我說」,這時候父母就退到門外去,其實孩子過了一段時間,自己會想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