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尖叫怎麼辦?1-5歲該教的情緒表達技巧
3.5歲―4.5歲:「挑戰權威」的尖叫
這個年齡孩子的心智發展正處「感同身受期」,也就是說孩子正發展簡單的同理心!若沒有很好的同理心,在情緒緊繃的時刻,就容易用尖叫的表達 「我不管,我就是要!」。
然而,這是需要嚴格建立兒童行為規範的時候,也是同理心培養的好時機,教師或家長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哭鬧尖叫行為的發生率!
親子溝通技巧1. 榮譽集點貼紙
獎勵孩子的正向行為,可以用孩子喜歡的貼紙、彈珠、印章等,讓好的情緒行為被強化、具體化的告訴孩子:「你可以收集到這麼多貼紙耶!表示你真的很棒,可以好好說、不生氣!」「你好貼心喔!都有幫馬麻想到」
親子溝通技巧2. 角色扮演~如果是你怎麼辦?
藉由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情緒經驗來幫助孩子思考;練習「設身處地」引導孩子站在不同角度解讀情緒,了解情緒產生的成因。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觀察或體會,讓孩子記憶更深刻!
另外,父母也可以適當操作幽默感,天馬行空的溝通方式搏君一笑,也讓喜歡挑戰權威的孩子可以卸下心防,自然地討論情緒行為的話題!
5歲以上:「衝動控制差」的尖叫
如果到了幼稚園時期,還是常出現尖叫、大叫的行為,那常見的原因就是:衝動控制不好(不記得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及搞不清楚公共場合該有的行為為何。語言能力較弱或溝通能力較差的孩子,也常會出現尖叫或大叫的行為,這是因為對他而言,尖叫可能就代表他說了幾千個字。
雖然尖叫行為像是一個過渡期,但身在其中的大人真的很難熬,因為環境中大多數的人都討厭孩子叫,爸媽除了要搞定尖叫小孩,還有面對周遭人的眼光,往往出門一趟就讓爸媽身心俱疲,到底愛尖叫、大叫的孩子,該怎麼教呢?
以下七點要注意:
1. 在家中就要控制音量
意思就是家中不要經常出現背景噪音、例如電視、音響等等,更重要的是,不要用怒吼來遏止孩子的大叫行為,因為你也叫,他當然就會學。
2.轉移注意力
孩子已經在亂叫大叫了,可以轉開音樂,邀請孩子跟著你一起唱歌,如果不喜歡,翻開書,我們一起來學貓叫、狗叫…..等,雖然還是很吵,但至少你成功轉移注意力,而且延續了愉快的氣氛,比尖叫悅耳多了。
3.引起孩子的注意
要阻止正在亂叫的孩子,可以到孩子面前,看著他的眼睛,並小聲跟他說話,這會讓他覺得好奇、引起興趣想注意聽聽你在說甚麼,甚至轉換成遊戲,孩子還會模仿唷!
4. 教導”室內音量”和”室外音量”的概念
示範並實際演練,在家裡時是怎樣的”室內音量”,而在遊樂場時,其”室外音量”又是如何呢?
5. 玩輕聲細語的遊戲
你能跟媽媽一樣講這麼小聲嗎?建議家長在引導的時候,可以搭配肢體動作,例如小小聲的肢體語言加上手勢,讓孩子更能夠模仿學習小聲。多幾次的練習,讓孩子習慣這樣的音量控制。
6.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如餐廳)大叫,你請他轉換成”室內音量”
但他做不到時,建議就先帶他到外面去,告訴他,”室外音量”就是屬於外面,那我們現在就先在外面聊聊,等到你願意換成”室內音量”時,我們再進去。
7. 別忘了正向鼓勵
當孩子在適當的場合、時機使用室內音量,一定要記得好好的讚美鼓勵,孩子有成就感,才會讓自己的好行為一再重現唷!
親愛的爸爸媽媽,了解孩子這些尖叫背後的原因,善用天才領袖的供給你的小方法,可以讓孩子減少尖叫行為,更可以讓您不成為抓狂父母唷!!
如果孩子孩子情緒發展,一直不是很穩定的話,一定會影響日後的學習力及人際關係,建議家長透過專業的評估,更了解孩子的情緒氣質,獲得更多的親子溝通術=>天才領袖分齡設計情緒EQ遊戲課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