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老愛找藉口、推卸責任?用這招教孩子學習負責!
「不是我!」(逃避、不誠實)
「這不是我的錯喔!是因為……」(推卸責任、歸咎他人)
明知道事情與孩子有關,聽到孩子這樣回應時,真的會令大人火冒三丈。究竟要如何培養孩子主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發生錯誤不要找藉口呢?
這幾招學起來!教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
一、 教因果連結
「負責」這件事,在5、6歲前,就應開始學習,觀察及了解自己的行為會帶給他人什麼樣的影響或結果,例如媽媽踩到地上散落的玩具而受傷,受傷是結果,原因是踩到扔在地上的玩具,玩具為何會在地上呢?因為剛剛沒收玩具。
二、 教認清「逃避」的真相
釐清想逃避的原因,內疚?羞愧?害怕?擔心?讓孩子知道產生這些情緒是正常的,這些情緒沒有不對,但如果因為這些情緒而逃避,不面對錯誤,就不適當,而且可能產生更多不好的結果。
三、 教正確地看待「錯誤」
每個人都會犯錯,大人也都會犯錯,犯錯不代表就是「壞」或「不乖」,犯錯也不代表就會「被討厭」、「被不喜歡」,犯錯代表的是還有要學習、要注意的地方。而且有個跟犯錯有關的小秘密,「錯誤」隨著時間,很容易被遺忘,但勇於承認錯誤、真誠地改正錯誤卻能讓人大大地記住唷!
四、 教為什麼要「負責」
這是從前面的因果關係來的,如果當初收好玩具,就不會令媽媽受傷,所以當然要對媽媽的傷做出負責的行為。有些孩子可能會反駁,如果媽媽仔細看路就好了,這時可以善用孩子愛問為什麼的精神,例如可是地上為什麼會有玩具呢?為什麼跟你沒關係呢?過程中大人可以生氣,但不可動怒,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孩子了解推卸責任、怪罪他人都是不被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