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生疑被禁玩手機墜樓亡!如何引導孩子自律使用手機?
一位小六的學生疑似因為被禁用手機而墜樓身亡了,記得去年也有一位國中生疑似因禁玩手機而墜樓輕生。身為家長的我們,看到這類新聞,都難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也這麼想不開,但看著孩子可能因手機而影響學習,爸媽總不能不管吧!究竟該怎麼管才不會令這種憾事再發生呢?
手機對孩子的重要性,超乎大人想像
首先,爸媽要認清一個事實,在這個手機普遍的世代,手機已經不單純是娛樂或通訊的工具,而是社交必備工具,尤其在都會地區,同學間討論的話題內容,多半與手機有關,包括遊戲APP、抖音或其他影音APP等,甚至同學間還有line或google chat的群組,前一晚沒聊完的事到校繼續聊。
當然,這並不代表沒有手機就交不到朋友,但沒有手機勢必得承受一些冷言冷語,例如「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吼,你很遜耶!」、「你好可憐唷!都不能用手機,我爸媽才不會管我咧!」這些語言,對於本來就很有自信的孩子,可能笑笑就過去了,反正他們多半還有其他的社交團體,但對本來社交就不是那麼在行的孩子,受到的影響可就不小。
倘若家長把手機的定位,視同我們小時候的電動遊戲機,在管教上自然會承襲小時候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當我們影響學習或表現不好,就將電動遊戲機沒收。但偏偏現在的手機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是不同於遊戲機的,激進的剝奪與限制,可能會令孩子感到絕望或有社交壓力,結果前額葉尚不成熟的兒童或青少年,就可能選擇極端的方式來表達不滿或逃避壓力,失去寶貴的生命。
如何引導孩子自律使用手機?
了解手機與孩子社交間的利害關係後,既然完全禁手機可能不適合,那麼可以用什麼方式與孩子溝通手機的使用呢?
1、傾聽:
先了解孩子使用手機的情形,確認孩子是用那些APP,以及為什麼會想用這些APP。
2、表明立場:
爸媽要主動說明對於孩子想用手機的理解,但也要告知孩子,爸媽會擔憂手機沉迷而影響學習,引導孩子理解爸媽的想法。
3、討論:
依據APP的類型,共同討論使用時間,例如遊戲APP就設玩一個段落的時間,如果是聽音樂,那就抓聽3~5首歌的時間。通常父母訂定玩遊戲時間都以半小時、1小時為單位,而遊戲APP多是關卡型挑戰,如果孩子遊戲關卡剛好告一段落,而時間可能還沒到約定的半小時,可以用告訴孩子「時間儲值」的概念,把今天沒有玩的3分鐘,移到隔天使用,讓孩子知道時間可以彈性運用。
4、設定:
孩子同意後,透過手機的設定功能限制該APP的使用時間。
5、協商:
預先告知孩子,如果當天真的需要比較多的使用時間,可以好好溝通,而且既然是協商,就應該要付出努力爭取,可以先共同討論協商方式,以免真的發生時,因為情急而失控。
6、降低誘惑:
對於青少年及兒童,由於前額葉尚未成熟,本來就難自制,倘若誘惑物一直在自己眼前出現,這勢必讓僅有的自制力耗損更快(心理學上稱為自我耗損),因此在孩子面前,盡量少使用手機。
7、轉移注意力:
有些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是因為遊戲破關讓他們很有成就感,這可能是他們在學習上無法得到的感覺。所以爸媽要幫孩子培養其他的興趣,例如圍棋、機械、樂器、運動,讓他們在其他領域也能獲得成就感,這樣孩子就不會執著於一直要玩手機。
如果孩子在家就是想用手機,那麼就需要協助孩子轉移注意力,例如帶孩子外出運動,陪孩子玩桌遊、烹飪或其他活動等,引導孩子發現除了手機,還有很多事情會讓自己開心,引導孩子自覺是否被手機「綁架」了,學習駕馭「手機」,而非讓手機「駕馭」自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