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罰不會讓小孩懂事!2-12歲孩子反省能力怎麼教?
有一個老師很擔心的問:「在帶班的時候遇過一些孩子,連被罵了都還在嘻皮笑臉,不懂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這種情況,可能跟「反省能力」心智不成熟有關,是現在普遍的現象。
其實很多孩子的不聽話,跟反思能力不成熟有關(包括自省及後設認知),他們常常會不覺得自己有錯,所以不會改變他們的行為,讓父母覺得教不進去。而且近年來也發現,孩子的反省能力變得更晚熟,到底幾歲要發展出反省能力?父母又該如何提升孩子反省能力?這篇從科學角度告訴你!
「反省能力不足」的常見10種行為
孩子有這些問題時,先別急著處罰,因為處罰只是治標不治本,只有教反省才能讓他們變懂事!
從腦科學看自省能力,認識大腦的「自我反省處理中樞」
(圖片來源 /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期刊)
研究發現,當人們在進行自我反思(包括反思自我的人格特質或思考自我概念與自尊)的時候,大腦裡的預設網路模式(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會活化,而其中的內側前額葉(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和後扣帶迴(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CC),這兩個區域又被稱為皮層中線結構(cortical midline structures, CMS),被認為和自我反省能力更為相關,它們能整合大腦內外部各重要區域的信息。
我們人會透過與他人的互動,更加了解自己,而這樣能進一步導引著下一刻的思考歷程。例如透過很多事情,了解自己很容易在挫折時發脾氣,而現在的自己已經感到有點挫折了,是不是就該先中斷活動,緩和一下情緒,以避免又重蹈覆轍,像之前一樣爆炸呢?
過去也有很多研究發現,自省能力有助於大腦執行功能,以及兒童情緒智商的發展。因此,讓孩子學會反思,對他們社會化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不同年齡,爸媽該如何訓練自我反省能力
2歲(拒絕期)
教他要看人的表情,讓他知道媽媽(我)不喜歡:2歲孩子很愛拒絕時,爸媽可以用表情,讓孩子了解別人感受,請孩子看著你現在的表情。當孩子尖叫,爸媽可以做表情或摀耳手勢,告訴他媽媽我不喜歡,會好吵。
3歲(探索期)
指出孩子做錯的地方,並請他模仿正確行為:例如當孩子玩具被搶而打人,告訴他「你很喜歡玩具我知道,但用打人、讓人家受傷,不是最好的方法。找大人處理才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