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孩子感受的心,比孩子聽話更重要!
家中兩個孩子,一到出門,就興高采烈,蹦蹦跳跳的,有一次我把他們拉過來,蹲下來跟他們說:對面的阿姨肚子裡有小寶寶了,你們這樣吵,會讓阿姨不舒服,寶寶睡不好。弟弟問我:”你怎麼知道?”,我說:你在媽媽的肚子裡時,社區施工太吵,媽媽就會睡不好很難過。我不厭其煩的告誡了幾次,果然,後來出門變得比較靜悄悄的。
我大可以大吼大叫的罵:”你們再給我吵,就給我滾回去家裡!”,但這種教養,雖然立即見效,讓孩子聽話,卻沒有練到感受別人心情的能力。如果,未來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太能感受別人的心情,當然更不會有關懷的行動,那聽話又有甚麼用呢?你覺得是嗎?
常用情緒怒吼,會造成孩子情緒調節中樞出問題
一份來自蒙特婁大學及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發現,父母平時的管教言語及表達方式,如果常常是生氣大吼大叫,或是嚴厲的怒罵,會造成孩子大腦結構改變,影響孩子的社會和情感發展,以及他們的大腦發育。
吼叫雖然沒有實質上的身體接觸,長期下來也會嚴重傷害兒童腦部發展。這些受到父母嚴厲教養的兒童,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和「杏仁核」較小,這兩個區塊主要是是人體調節情緒和焦慮的關鍵中樞。若該部位萎縮,會增加罹患憂鬱、躁鬱的機率。
蒙特婁大學的教授莎莉娜.薩佛倫(Sabrina Suffren)表示,「對於父母和社會來說,應該要了解,頻繁使用嚴苛教育方式會損害兒童的成長。」她還指出,「如果小朋友情緒調節能力下降,會令他感到更焦慮和沮喪,進而影響創意、記憶力、學習能力的發展。」
管教時,建議家長要掌握四原則
1. 在開口前,先想想你將要說的話,會不會讓孩子關上耳朵。沒有人喜歡被罵、被責怪,就算你覺得以後出社會還不是會被老闆罵,就是要歷練,這也應該等到孩子的心智夠成熟後再說。
2. 說話前先想想,你所想要傳達給孩子的訊息,跟你希望孩子得到的訊息有沒有一致。你最希望的是孩子記得這樣做不對,還是希望孩子知道這樣做為何不對,以後可以怎麼做呢。
3. 說話時,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有沒有聽懂。很多家長會講完一堆話後,問孩子所以我剛剛說了什麼,不少孩子都會背出來,但下次依然故我,例如,孩子會說,不可以在家裡玩球,因為可能會把東西打破,但下次孩子還會玩球的原因是,我覺得我只要小心不要把東西打破,就可以玩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