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經同意就拿、偷東西?小心是四種能力不足
孩子看到就想拿?偷東西?小心四種能力不足
1、物權概念不足
前面提過,這通常發生在比較小的孩子身上,不過,倘若家裡比較沒有機會引導,或者是,家中沒有特別區分東西屬於誰,孩子能任意拿取家中任何物品,對於物權概念的發展,就會慢些。
可以這樣教 ▶ 「你的、我的」二分訓練
就像前面提到的-不同年齡的物權概念訓練方法,在孩子1-2歲時,能跟他們多玩「這是你的」、「這是我的」或是「爸爸的」、「媽媽的」…這樣的遊戲,讓孩子對於所有權的概念能更有認知。平時屬於孩子的自己的物品,也能貼上他們的姓名貼,來增加孩子對於物權的認知。
2、延宕滿足能力差
看到就想要,儘管知道不對,但拿的當下就是無法先想到「要先問」、「要先獲得同意」、「直接拿走是不對的行為」,這樣的表現,也可以說是自制力不足、較衝動的表現。
如果孩子具有延遲滿足的能力,他們能自律,能堅持目標,通常也會擁有較好的EQ,不論未來在課業成績、抗壓性、社交力,都會有較好的表現。
可以這樣教 ▶ 練耐心的桌遊、獎勵等待
要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可以透過一些訓練耐心的桌遊,讓孩子學習「等一下」,像是骰子國王、傑克與魔豆、扭蛋積木,這種需要共同完成一個目標,不是比速度的桌遊。透過非3C的遊戲,讓孩子慢慢建立耐心。
另外我們也要知道,等待不是天生就會,因此當他們成功做到延遲滿足時,也要記得獎勵他們等待的行為,給他們蓋印章、集貼紙都可以。以此達成正向循環,孩子下次也會更有動力抵抗住誘惑。
3、抑制能力不足
孩子很急很衝動,大腦剎車系統不成熟,也會導致他們無法克制自己先等一下,未經同意就先將東西拿走。人的大腦有直覺式思考與邏輯式思考,有些孩子個性太衝動,一想到就馬上去做,這是因為他們的前額葉發展並未完全成熟,所以自制力無法像大人一樣好。
可以這樣教 ▶ 練觀察力的桌遊、大腦抑制遊戲
太急太衝動的孩子,他的活動要開始增加「思考及觀察類」,例如「看一看這張圖缺了甚麼?」、「你能找出會飛的動物嗎?」,可以用需要觀察、停下來想一想的遊戲,去刺激大腦前額葉剎車系統發展。這樣孩子下次再面臨同樣情境時,他們才比較不會讓內在衝動跑在理智線前,才不會去做那些,明明知道不該做的事情。
訓練觀察力的桌遊,像是眼明手更快、彩色動物接龍、小偵探莉莉,都是能幫助孩子從有趣的觀察力遊戲中,鍛鍊大腦的抑制能力。
4、問題解決能力不足
當孩子問題解決能力不足時,他們面對想要的東西,不曉得可以怎麼做來得到?最後他們就會採取最簡單的方式-直接拿走。如果我們只有告訴孩子,偷東西會被警察抓走,這只是治標不治本,關鍵是要讓孩子學會思考,自己想出更多的解決辦法。
可以這樣教 ▶ 引導思考、討論、物慾教育
當亂拿東西的行為發生後,爸媽可以做機會教育,引導孩子做自我認知分析,像是可以透過5個問題思考:
1.偷東西的好處是什麼?
2.偷東西的壞處是什麼?
3.偷完之後會討厭自己嗎?
4.下次該怎麼做才能阻止自己去拿?
5.下次想要時可以怎麼做?
另外如果孩子要的東西,並非生活中必須的物品,或是比較昂貴,無法當下立刻取得。也能藉此做物慾的教育,讓孩子想想,這個東西是需要還是想要?可以用什麼替代的方案滿足慾望?東西要昂貴時,可以和媽媽建立約定,達到什麼標準時可以購買,也能藉此鍛鍊孩子「延遲慾望」與「忍耐」的能力。
幫助孩子成熟,才能從根本解決行為問題
根據近期的一些文獻也有提到,當孩子出現偷東西的行為時,我們要教他們「感恩」,因為會感恩的孩子,他們會更珍惜擁有的,物欲會比較低,比較不會看到任何東西都想要。可以透過寫感恩日記,每天感恩三件事的方式,會發現孩子的行為漸漸會改善。
再結合這篇為大家整理的四個能力,根據孩子的年齡,運用適合的桌遊教具,協助孩子建立物權概念,學會延遲滿足,訓練大腦抑制能力及自身的問題解決力,讓孩子從小就能養成,未來長大必備的社交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