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易怒愛生氣!? 父母要學會這三句話
NG2:問他是非對錯
有時孩子生氣、哭鬧,我們會說「你可以這樣生氣嗎?不是教過你不能這樣?」,或是我們會希望孩子說「對不起」。表面上看起來是對的,但這也會讓孩子更生氣。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孩子心裡其實都知道,自己不能這樣,但生氣當下已經亂掉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在大腦杏仁核過度活化的狀態下,連結到周邊的重要認知區域的線路已經通通斷掉,結果這時候們還被指責-「你明明知道不能亂生氣!」,產生的結果就是,孩子只剩下反射系統,也就是不斷辯解+更生氣…
應該這樣做→ 先同理、再講理
所以這個當下,我們應該要先同理、先不講道理。可以先告訴生氣的孩子,「我知道你的感覺」、「我知道你在生氣」,透過這樣的同理語言,讓孩子有被接收的感覺,他們才會願意停下來跟你溝通。當一個孩子先被同理時,他的杏仁核也才不會進入自我防衛狀態,才能夠慢慢將情緒冷靜下來。
NG3:大人一秒爆炸
教小孩要不生氣是很難的,但是我們要練到至少5分鐘後再生氣,不能一秒就爆炸,這樣也就及格了。
簡單分析一下,通常大人會一秒就爆炸有幾個原因:
1.大人自己有其他的負向情緒,例如:來自工作、經濟的壓力
2.教孩子累積太多挫折感
3.教養的習慣
4.時間上的壓迫感
應該這樣做→ 大人先穩住情緒
因此,我們首先要先穩住情緒,可以先找個安靜的地方,讓時間靜止30秒。停下來的目的是要大人先預想一下,即將要採取的行動對孩子可能會產生什麼結果,如果會讓孩子情緒更糟,那豈不就是讓場面失控更久。要記住,當孩子發脾氣,大人的目標永遠是盡快讓孩子冷靜下來,與大人之間產生連結,才能化解孩子的失控,也是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身教。
孩子易怒愛生氣 父母要學會三句話
1、同理/關心的話
可以說→ 「我知道你不開心…」、「你還很生氣嗎?」
孩子在生氣的當下,他們最需要的是「接收」,也就是他們的情緒需要有人接收。所以打人這時,應該說一些溫暖、關心的話。但有的媽媽就會很疑惑,他明明都犯錯了,我為什麼還要去接收、去認同他?這樣不是同意他犯的錯嗎?其實並沒有哦!
我們是認同他的情緒,同理他的不開心,但並不是在認同他犯的錯!反而先接收一下孩子的負面情緒之後,他們也才比較能夠快速冷靜下來,也才能做一下一步的溝通。
2、教控制的話
可以說→ 「你是不是太大聲了呢?」、「你是不是太激動了呢?」
孩子可以生氣,生氣本來就是人與生俱來的情緒,但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失控生氣時,杏仁核過度活化,會使他自己認知區域功能下降。其實孩子自己都知道不能亂發脾氣,因此爸媽可以透過一些控制的話,讓孩子「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有助於情緒的緩解調適。
透過溫和的語氣,堅定地讓他們知道,「你是不是需要控制一下」。這樣簡單的指令,讓孩子自我覺察,知道應該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當這個模式越來越熟時,只要觀察到孩子情緒要一觸即發時,就可以利用這句幫他們恢復理智。
3、思考的話
可以說→ 「你覺得現在可以怎麼辦?」、「現在應該要先做什麼?」
平時可以先教孩子一些冷靜的方法,像是利用《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的情緒風火輪,讓孩子學會生氣時的冷靜法。每當孩子在生氣的當下,爸媽就可以問他們「你覺得現在可以怎麼做?」,這時孩子自然會在大腦中,搜尋以前學到的方法,來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有甚麼方法擺脫惱怒、氣憤的感覺,例如做開心的事、吃東西、運動…等,並將這些方法畫出來,當作孩子專屬的冷靜小卡,貼在孩子很容易看得到的地方,藉由頻繁的視覺提示,重新建立腦袋中感覺和行為的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