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忘東忘西、老是要人提醒,5方法改變壞習慣
有沒有發現,每天都在不斷提醒孩子該怎麼做,但他卻老是記不住?下次一樣不主動、一樣不知道先做該做的事、一樣東西常常忘記帶,甚至被提醒了還會生氣……
其實,心理學家發現「父母不斷提醒孩子,只會讓他養成等待下一次你再提醒他的習慣」,大腦的慣性,會讓孩子養成忽略父母說話的習慣,我們今天要教大家一些直接的做法,讓爸爸媽媽說的話、交代的事,孩子都能聽進去!
孩子老要人提醒的十狀況 快看中幾項!
1.東西常常忘記帶
2.生活常規都要人提醒
3.常常要提醒他時間來不及
4.常常要被提醒該做什麼
5.每件事都拖拖拉拉
6.學東西老是記不住
7.同一件事要提醒很多次
8.被提醒還會對大人生氣
9.不提醒也不會自己去做
10.漏東漏西,做事都不認真
為什麼孩子都要爸媽說好幾次?原來是這四大原因
1、記憶問題
有些孩子他們工作記憶力差,聽了馬上就忘;或是沒辦法將經驗轉成長期記憶、過去的經驗提不出來,以致於他們忘記以前大人的提醒,所以就會重複犯下同樣的錯。
另外我們也要知道,孩子被罵時記不住是正常的。因為大腦在有壓力的狀態下,認知區域(專注力&記憶力區域)會封閉,反射區域(杏仁核)會擴張。所以在孩子被責罵時,他們自然記憶力就會變差記不住提醒。
可以透過下列方式孩子記憶力:
1.練習寫下來、做筆記
2.利用圖像幫助記憶
3.建立聽完就要低聲覆誦,幫助記憶
4.指令步驟化,爸媽給有步驟的指令,或建立孩子將指令轉成步驟的能力
5.做工作記憶的訓練,例如聽媽媽說2+3+5+7,讓孩子算。可以訓練孩子一邊聽一邊儲存。
或是運用一些不錯的記憶力桌遊教具,像是瘋狂柵欄、新大頭娃娃等,也能讓孩子在遊戲中,訓練大腦提升記憶力。
▼訓練記憶力與策略思考>>瘋狂柵欄
2、不專心問題
對於孩子常常都要爸媽提醒好多遍,這通常是聽覺專注力出了問題,無法精準篩選到要聽的訊息,所以必須輸入很多遍才能接收到。現在的孩子大約三成有專注力問題,如果孩子的警覺程度不好,沒有意識到大人在跟他說話;或孩子正專注於其他訊息,忽略大人的話,都可能演變成爸媽要講很多遍才聽得見。
可以透過幾個方法來改善:
1.交代事情時,近距離、面對面跟孩子說
2.確定孩子有在聽,四目相交後再說
3.平時多玩聽覺專注力遊戲,鍛鍊專注聽,例如請孩子覆誦、蘿蔔蹲、跟著打拍子等遊戲。
4.親子共讀結束時,把繪本闔上,問問孩子剛剛聽到了什麼?從故事中和孩子進行互動,孩子會更專心。
3、環境問題
有時候不是孩子不專心或記憶力差,而是大人說話時,環境中有太多雜訊,導致孩子無法過濾。這時大人就要多注意,平時在給孩子指令或是說話時,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分心,確定當下有跟大人四目相交後再說。指令傳遞完,也可以請孩子複誦一次,確認他們沒有被環境雜訊干擾影響。
另外,孩子平時接收的資訊量過大,也會造成負面影響。現在很多孩子就是平時被太多感官資訊轟炸,以致反應變得較鈍,大腦儲存較慢。這時可以多做,前面提到的「工作記憶訓練」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