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功課問題多、沒效率,爸媽該怎麼教?
7.情緒調節能力
雖然作業可能有些困難,或量有些多,感到厭煩或挫折,然後能自我調節負向情緒,以減少情緒影響認知行動表現。
8.彈性思考能力
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不只一個,多了解其他方法會讓解題的速度更快。
如何引導孩子這八大能力呢?
1.寫計畫表
列出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引導了解今天的狀態,適當安排能負荷的量。
2.練習長話短說
閱讀一篇文章後,練習濃縮文字抓重點,或聽完一段話,學著濃縮摘要,也可以試著分析文章每段的大綱。
3.練習分析
判斷哪件作業比較困難?哪件作業比較簡單?會花多少時間? 那些有急迫性?已安排先後順序。
4.學習專注
了解自己能專注的時間,將作業分段完成,並記得中間要有讓大腦休息的時間。可以善用計時器,讓孩子能有視覺回饋,增加動機。
5.文字圖像化
寫作業時需要用到許多知識,將文字步驟化、圖像化的整理,有助於大腦在掘取知識時加快速度,也能增加記憶。
6.預想與檢查
習慣反問孩子,例如你覺得這個題目可能有什麼陷阱?這個字可能會容易錯在哪裡?孩子越常動腦思考這類問題,在行動時就能做到隨時監測自己表現,並進行修正。
7.學習情緒調節
當孩子表現出厭煩、口氣差時,不急著阻止、糾正,反而要引導自覺,”你有發現你現在好像感到很厭煩?”平時多跟孩子討論當有情緒時,可以如何讓自己冷靜的方法,例如”我發現你吃點東西好像會比較開心”,或許覺得很煩時可以吃點東西,平靜後再出發。
8.學習變通
常常跟孩子玩集思廣益、腦筋急轉彎的遊戲,學習考量一件事情有不同的面向,當孩子思考越彈性,就越能吸收不同的策略或思考模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