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懶散,拖延沒動力該怎麼教?4招破解拖延症壞習慣
四、溝通方面
爸媽如果只是用口頭和孩子約定時間,對孩子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效果,而且很快他們就忘記了。建議可以使用具體且看的見摸的到的方式讓孩子訂契約,像是利用時間約定鐘,讓孩子自己動手設定時間,加上視覺化的提示,使孩子能記住自己立下的承諾,幫助他們練出好的時間觀!
《內在行動力》評核表:檢測孩子不拖延能力如何?
家長們可以透過這張評核表,這裡有一些決定孩子是否能克服懶散、拖延、沒動力的12項能力,爸媽們可以先想想看,孩子目前每個能力大概能拿到幾分?(1:最低分;5:最高分)
改善懶散拖延-12項能力鍛鍊方法
1.時間估算能力
孩子要對時間有概念,例如10分鐘大約是多久,常做的事,例如從家裡走到學校大約是多久。可以先玩猜一猜的遊戲,家人一起來猜某件常做的活動,大約會花費多長的時間,接著使用計時器來計算,最接近者獲勝。熟練後,在逐漸拓展至不熟悉的工作,嘗試預估時間,並計算實際耗費時間,孩子才能從經驗中學習修正。
同場加碼:孩子沒有時間概念?帶孩子認識時間的最佳教材★趣味翻翻書
2.時間安排能力
確認孩子了解每件事情需要開始的時間,或者是期限為何,引導孩子練習利用期限、需花費的時間,來計算出該事件至少何時該開始執行。若孩子手邊有多件事情需要安排,建議孩子要將其deadline都寫在行事曆或計劃表上,並標出最晚開始執行時間,建立習慣。
3.時間運用能力
透過日誌,將每天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記錄下來,到了睡前或隔天跟孩子討論,一起檢視過去的時間規劃,是否適當,還是,原來有很多時間被浪費掉了,例如本來是媽媽看功課時,在旁邊待著以防要訂正,看完功課才去洗澡,但其實可以是等媽媽看功課的同時,就去洗澡,洗完澡再把需要訂正的部分一次訂正完畢,善用零碎時間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4.時間彈性能力
建立孩子的彈性能力很重要,因為本來計劃就是趕不上變化,爸媽可以經常跟孩子討論各種可能的突發狀況,讓孩子能預先思考各種解決能力,當解決方法變多,孩子自然就能因應實際狀況而加速或減速。桌遊也能鍛鍊彈性能力,以”大老2”為例,孩子就須因應牌面狀況來彈性調整出牌。
5.大腦警醒力
要確認孩子拖延時的精神狀態,是不是比較疲累、比較餓或想睡等,如果是,要引導孩子學習自覺狀態,並調整作息或能量補充,以避免體能不足的時間點做重要的事情,這樣效率會很差。
6.專注力
專注力不足的話,除了可以需要做些專注力訓練,還可以從環境、活動安排、能力提升來調整。例如要減少環境中的干擾源、將工作分段,且難易穿插,如果是因為對功課感到困難而拖延,就需要先解決學習能力的問題。
7.行動力
執行能力部分可以從訓練反應時間的桌遊引導,例如心臟病及眼明手快…等等遊戲,可以參考直播中提到的兩款反應力卡牌。
8.意志力
意志力和內在動機有關,孩子是否能從中得到滿足感很重要,這可以回歸到計畫表或日誌,當孩子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做到很多事情時,就會有內在成就感,產生內在趨力,堅持完成,已得到更多的成就感,而滿足。
9.分配能力
跟孩子討論,事情是否有適合做或不適合做的時間點,例如太早或太晚的時間可能不適合練琴,會吵到鄰居。
10.判斷能力
請孩子列出想做的事和該做的事,大人可以一起檢視是否恰當,列完後甚至可以請孩子試著排順序,說理由,親子一起討論。
11.分析能力
當事情很多時,孩子可能會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例如收拾書包或書桌,可能會因為太亂,而不知道步驟,這時大人就需要先教導策略。
12.衡量能力
孩子可能會因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或太要求完美,而過度安排自己的計劃,或目標設定太高,一樣可以透過日至,陪著孩子一起檢討,衡量自己能力,提醒孩子適當放過自己,會開心許多。
別再叫孩子快一點,用對方法省力又有效
下次當孩子又表現很懶散,動作慢吞吞時,爸媽別再只是一味叫他們「快一點」了,綜合以上,相信各位家長都學到了非常多招,可以幫助孩子。畢竟懶散拖延的孩子往往是缺乏一些技巧,而這些技巧不靠大人的引導,往往不會自己改善!只要我們多用心觀察,分析出孩子是因為什麼因素導致容易懶散、沒動力,再針對該項能力進行補強,搭配獨家的《內在行動力評核表》&《倒數計時約定鐘》,一起協助孩子改掉拖延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