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躍期來了!避難包準備一圖秒懂
氣象局日前宣布:台灣進入地震活躍期,餘震將持續一個月!因為今年規模6以上地震已8起,大大超出平均值2.7-2.8起。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更該帶著孩子一起整理自己的避難包,除了教孩子正確的防災觀念,也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避難包裡有什麼東西、放在哪裡。兒童教養專家王宏哲,也在臉書提醒大家要趕緊準備好緊急避難包,並附上了1張家裡避難包的照片。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避難包中,應該要有哪些東西吧!
一圖秒懂!緊急避難包需要哪些東西?
(圖片來源/芎林消防分隊FB)
緊急避難包必備的「救命8道具」,包括緊急防災食物、重要物品、衛生用品、照明設備、飲用水、雨衣和衣物、醫療用品、電源。建議各位大小朋友,至少需備妥3日份,並且每半年更新。
緊急糧食:
飲用水、防災食品、餅乾、真空速食食品等。在緊急情況下,最好是準備足夠三天食物是比較安全。每人最好準備3公升的礦泉水。有嬰兒的家庭應準備奶粉、嬰兒食品、奶瓶等。
禦寒保暖衣物:
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手套(橡膠手套)、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如果有小型睡袋,在可背負範圍內,也可一併帶出。有嬰兒的家庭要記得帶尿布,嬰兒背帶最好也放在出門可隨手拿得到的地方,一併帶出。
醫療及清潔用品:
優碘、棉花棒、紗布……等急救用品、溫度計、肥皂、面紙、濕紙巾、衛生棉及醫藥(每日服用藥及常用藥等,要注意藥品保存時效及保存方式)等。
貴重物品:
身份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其他合法證明重要證件影本、另需要少許現金,最好準備些零錢,因為可能會使用到公共電話或自動販賣機。
其他:
如哨子、防災地圖(可至內政部消防署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下載)、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行動電源、打火機、瑞士刀、開罐器、筆和紙、繩索……等,準備備用電池時,請注意您準備的是否是符合您要使用的電器的電池。
注意:外出避難時,要記得穿上鞋子,以防路上碎石、玻璃刺傷。
「012」避難包分級口訣,避免天災來臨手忙腳亂
(圖片來源/台灣防災產業協會黃少薇秘書長提供)
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黃少薇也傳授「012」的分級口訣,分別對應「一天份」、「三天份」、「七天份」的整理防災包方法。
0級隨身攜帶
就是大家每天揹出去的包包,平時上學、上班就隨身帶著,裡頭應該要裝有常備藥品、水、身分證明等,或是像現在疫情狀態可以準備口罩、酒精等。
1級緊急帶出
指的是當意外來臨需要3天左右不能返家時,口罩、身分證明、暖暖包、乾糧、水應都要帶齊,「1級避難包」通常也是最宣傳的最廣為人知的避難包,民眾平時應都要在家中、公司等準備一份,以防不時之需。
2級安心儲備
2級需要準備7天份物資,當大型災害發生的時候,家裡可能還是可以安全居住的地點,但或許維生管線受損,導致自來水到不了、或是電力、天然氣管線中斷等情況發生。在這樣情況下,2級避難包能幫助我們在等待救援抵達前,也能熬過幾天。因此需要儲備七天以上的飲用水、食物、電池等維生基本物資,以度過巨災發生之後,民生物資中斷供給的危難時刻。
大家只要遵循這個口訣,這樣就能在意外來臨時就能有效率且安心避難。
延伸閱讀: